06.05 周四闭眼抢筹这几股重磅传闻遭猛料
-
相关简介:传: 恒瑞医药 厚积薄发,志存高远 结论与建议: 公司2013年及20141Q 分别实现净利润12.38亿元(YOY+14.92%)/3.90亿元(YOY+15.95%), EPS 分别为0.91元/0.29元,业绩增速较前几年略有放缓,但基本符合我们之前预期。 公司业绩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1、前几年公司的战略重心集中在创新药,而2007年以后创新药审评进度明显慢于预期,期间仿制药缺乏重磅产品上市;2、受2013年抗肿瘤药品降价政策影响,传统重点业务板块增速下滑;3、原有产品线老
-
文章来源:股海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14-06-04浏览次数:
传:恒瑞医药厚积薄发,志存高远
结论与建议:
公司2013年及20141Q 分别实现净利润12.38亿元(YOY+14.92%)/3.90亿元(YOY+15.95%), EPS 分别为0.91元/0.29元,业绩增速较前几年略有放缓,但基本符合我们之前预期。
公司业绩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1、前几年公司的战略重心集中在创新药,而2007年以后创新药审评进度明显慢于预期,期间仿制药缺乏重磅产品上市;2、受2013年抗肿瘤药品降价政策影响,传统重点业务板块增速下滑;3、原有产品线老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招标降价影响,价格与市场份额同时出现下降。 但是我们认为2014年开始公司将迎来新药的集中上市潮,随着新药陆续贡献利润,公司业绩有望进入第二次高增长期。
预计2014年/2015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5.19亿元(YOY+22.68%)/19.19亿元(YOY+26.32%), EPS 分别为1.02元/1.28元,对应2014年/2015年PE 分别为30倍/24倍。我们认为公司业绩未来几年有望加速上涨,目前估值较为合理,但考虑到公司的增长潜力目前估值水准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时点,给予“买入”的投资建议,目标价36元(2014 PE 35X)。
仿制药产品梯队华丽: 过去4年申报仿制药数量达75个,未来将进入重磅仿制药批量上市期。通过对老年用药、抗真菌用药等大病种用药领域布局使公司产品线形成协同效应,开拓新利润来源的同时,公司成本和规模优势也更加明显。公司在研仿制药均为各治疗领域临床一线用药,与原研药相较性价比更高,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将充分享受仿制药进口替代市场空间; 创新药物厚积薄发:未来几年新药将集中上市步入收获期:阿帕替尼已经通过专家审评,2014年获批无悬念。长效 G-CSF 正处于三合一审评阶段,一旦评审结束即可申请上市。阿帕替尼、长效 GCSF 潜在市场空间均超过20亿,预计上市后将对业绩产生重大贡献。恒瑞创新药阵容华丽,处于不同临床研究阶段创新药多达17个,部分核心产品具有成为“重磅炸弹”潜力,研发能力远超国内同行达到世界先进水准。
制剂产品国际化即将实现突破:随着今年环磷酰胺、七氟烷、奥沙利铂水针等有较高技术壁垒的产品获得欧美认证并且出口销售,制剂国际化业务有望迎来突破开始贡献利润。随着未来几年全球医药市场大批重磅专利药品面临专利到期以及各国医保控费成为主流趋势,恒瑞的仿制药出口业务将会迎来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公司将有机会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级的医药航母。
盈利预计:预计2014年/2015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5.19亿元(YOY+22.68%)/19.19亿元(YOY+26.32%), EPS 分别为1.02元/1.28元,对应2014年/2015年PE 分别为30倍/24倍。我们认为公司业绩未来几年有望加速上涨,目前估值较为合理,但考虑到公司的增长潜力目前估值水准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时点,给予“买入”的投资建议,目标价36元(2014 PE 35X)。
传:豪迈科技行业需求旺盛,业绩将持续快速增长
下游轮胎企业受益于天然橡胶价格低位徘徊,扩产意愿明显,对模具需求旺盛。公司作为最大的模具生产企业目前订单饱满。产能扩张正有序进行,预计全年产能增长30%以上。全年来看模具业务收入将保持高增长,铸件业务扭亏,同时巨胎硫化机业务及燃气轮机壳体加工业务继续贡献收入。
预计2014、2015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39 元、3.18 元,坚持看好公司成长性,依照2014 年25 倍市盈率,将目标价格由52.62 元提高至59.75 元,重申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行业方面模具需求旺盛。目前天然橡胶价格处在近五年的低点,并保持在低位徘徊,轮胎企业此时生产成本低廉,扩产意愿明显。预计在未来3-4 个季度对模具的需求保持景气向上。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结构上偏向于接海外客户的订单,对于国内的订单选择性的接单,目前海外订单占比达到近60%。海外订单毛利率要高于国内,订单结构的改善有助于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今年公司产能预计将扩张30%-50%。钢模方面,目前收购的关联公司厂房及设备已投入生产,电火花机床升级换代基本完成,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 铝模方面,新采购的设备正陆续到位,预计年中将能全部安装完毕。产能瓶颈打破后下半年公司将迎来快速的增长。
公司在机械制造方面能力突出,能将制造能力转化为成本优势。公司未来将在生产设备升级方面持续研发,不断提升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经济持续低迷导致轮胎产能扩张停滞。
海外扩张不达预期。
估值
全年来看模具业务收入将保持高增长,铸件业务扭亏,同时巨胎硫化机业务及燃气轮机壳体加工业务继续贡献收入。我们预计2014、2015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39 元、3.18 元,坚持看好公司成长性,依照2014 年25 倍市盈率,将目标价格由52.62 元提高至59.75 元,重申买入评级。
传:南都电源多项潜力产品获得实质突破,进入新的发展期
通信后备电源 2014年颇有看点。2013 年公司通信后备电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6.50 亿元,同比仅微增4.92%,总体表现一般。受4G 基站建设拉动,2014 年国内通信后备电源的市场需求将明显回升,公司通信铅酸电池的内销情况有望因此而明显好转。此外公司通信锂电、高温电池和IDC 后备电池等新品都已取得实质进展,并在2014 年有望继续突飞猛进,为公司业绩带来惊喜。
动力电池业务有望触底回升,给业绩带来弹性。2013 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收16.80 亿元,同比增长18.39%。考虑到极板的影响,公司电池收入的增速实际上要更高一些。虽然毛利率还不理想,但是公司的表现已经不比行业龙头超威和天能差。我们认为目前电动自行车电池行业的洗牌已经接近尾声,在2014 年有迎来触底反弹的可能。此外,低速电动车市场和启停市场为行业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由于动力电池业务营收占比较高,即使其利润率的小幅回升都将对公司业绩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储能业务高速增长,铅碳电池有望大显身手。公司储能电源及系统业务已经处在行业前列,具备了一定的领先优势。2013 年, 公司储能业务突破亿元关口,实现销售收入1.39 亿元,同比增长了65.48%,继续高增长。公司的核心产品铅碳电池已经在多个重点储能示范项目中崭露头角,未来有望成为化学储能领域的最有力竞争者,发展前景看好,潜力巨大。我们继续看好公司储能业务的发展前景。
盈利预测和估值分析。根据我们的预测,公司2014、2015 和2016 年的EPS 分别为0.31、0.40 和0.55 元,对应2014 年5 月30 日收盘价8.15 元的PE 分别为26、20 和15 倍。和A 股市场的可比公司相比,公司的估值水平适中,由于公司未来看点较多,业绩有持续增长潜力,因此维持对公司增持的评级。
风险:铅价大幅波动风险;公司新产品释放进程不及预期风险; 创业板系统风险;小非减持及其它风险。
传:金风科技风电产业处于复苏及周期向上通道,业绩有望增长200%以上
目标价12.50元,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 2014-2016年EPS分别为0.50、0.78、0.99元,国内风电产业处于复苏及周期向上通道,公司为行业龙头,按照2014年25倍PE估值,目标价为12.50元,维持买入评级。主要逻辑有:1)风电步入复苏及周期向上通道,公司在风机、风场和投资三轮驱动下,业绩将进入爆发期,2014 年净利润有望增长200%以上;2)风电发展对能否达成我国能源战略目标至为关键,后续《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等政策的推动、充足的可再生能源基金以及特高压线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打开风电开发的空间,2014~2017年将延续周期向上的趋势;3)短期具有周期向上业绩弹性巨大以及中期可持续增长特性。目前市场分歧在于今年业绩几何和长期增长问题,我们认为公司今年EPS做到0.50元概率很大;特高压建设会进一步打开风电开发空间,发改能源 [2014]506号文件提到至2017年风电并网容量达到100GW和150GW,即2016年和2017年每年将新增并网约25GW。
风电产业基本面已经出现好转,有望进入复苏及周期向上通道:自2012年下半年来,特别是2013年,政策层面不断加大风电消纳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及配套电网的建成,风电弃风率不断下降,并网率不断上升;平均利用小时数也从2011年的1890小时提升至2047小时,运营商盈利和现金流持续改善,这也带动风机价格同期提升10%左右,风电产业基本面已经出现好转。至2015年和2017年,我国非石化消费比重要提高至11.4%和13%,发电量已超过核电的风电对这一目标的实现非常关键。预计后续政策支持、特高压建设以及充裕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会继续给予运营商强劲的装机动力,国内风电产业有望步入复苏周期向上的通道,且这一趋势至少可延续至2017年。根据发改委最新计划,至2015年和2017年,国内风电并网容量分别达到100GW和 150GW。至2013年底,国内风电累计并网容量为77GW,累计吊装装机容量为91GW。假设未来几年并网率提升至85%~90%以及2017年部分新增吊装装机延迟至2018年并网,预计国内新增吊装装机规模在:1)2014~2015年,年均18~20GW;2)2016~2017年,年均或将超过25GW。2016~2017年装机规模提升主要源于12条电力通道的建设(假设2014年6月份获批,建设到投运使用约18个月)。
风机、风场、投资三轮驱动,公司业绩进入爆发期,2014年净利润有望增长200%以上。风机业务增长动力有:1)下游新增装机的增长;2)直驱风机份额的提升;3)海外市场的开拓。另外,由于销量增加对固定成本的分摊、产品结构向高容量机组转变以及海外销售占比提升,风机盈利弹性很大,增速有望超过收入,且这也是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的关键所在。我们预计今年风机制造可贡献6~7亿元的净利润。至2013年底,公司风场权益装机已达1.3GW,今年绝大部分可贡献发电收入,另外未来几年将按700MW左右的规模递增。我们预计今年风场可贡献约5~6亿元的净利润(权益)。投资收益主要风场的转让,保守估计今年贡献1亿元的净利润。预计全年业绩同比增速在200%以上。
不确定因素:特高压核准或建设低于预期,风电消纳恶化,风场运营出现重大事件等。
传:通策医疗口腔与辅助生殖双轮驱动
口腔医疗服务主业仍将维持较高增长。公司目前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口腔医疗服务业, 去年收入在4.5亿元左右。公司已经在杭州、宁波、北京、衢州、诸暨、昆明、沧州和黄石等地设有口腔医院,其中杭州口腔医院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杭州口腔医院的新大楼预计八月底能够完成全部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会新增300多张牙椅,届时杭口的总牙椅数量可能会超过700张。杭口将继续推行总院+分院的经营模式,杭口去年新招100多名员工,预计今年将新建3-5家分院。宁口的经营也逐渐步入快轨道,去年实现净利润814万元,同比增长 30.68%,今年Q1实现营收1317万元,增长势头良好。
公司计划重点打造展数字口腔业务。数字口腔是将口腔诊疗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涉及计算机、新材料和力学等学科。公司计划以正畸为切入点,将隐形矫治产品与医疗服务相结合。
辅助生殖业务前景远大。公司计划今年在昆明和重庆建设2家辅助生殖中心,并投入运营。预计在试运营期间可开展300-400例,正式运营后预计可达2000例左右。辅助生殖中心更依赖设备,可复制性强。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的口腔主业在杭口新增牙椅的推动下,仍能维持较快增长,辅助生殖业务有望再造一个通策,同时公司还有向其他专科领域进军的计划。公司的医疗服务之路正越走越宽敞,估值也有望维持高位。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6年的EPS分别为0.76元、0.96元和1.22元,首次覆盖并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辅助生殖业务进展低于预期的风险;杭口新大楼项目进展低于预期的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传:高盟新材调研快报 铁路投资加大的受益者
事件:近期我们调研了高盟新材,与公司就近期产品经营情况、产品市场及前景等进行了交流。
主要观点:
1、国家铁路投资加大,公司铁路用胶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公司产品中包含有铁路用胶黏剂,应用范围既包括车厢密封,也包括CRTS II型无砟管道滑动层用胶等,一般而言一公里用胶5-8吨。鉴于目前国内经济增速整体有所放缓,铁路投资的力度加大。4月30日铁总将2014年国内铁路建设投资规模至8000亿元,较年初铁路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6300亿元的投资规模增加了27%左右,这也是铁总第三次上调年内铁路建设计划投资规模。铁路投资的力度加大将会带来建设用胶的需求增长,未来3-5年将会迎来铁路用胶的高峰期,需求有望出现井喷增长,公司将直接受益。在之前及近期的竞标中, 公司中标概率大,竞争优势明显。
2013年,公司铁路用胶实现收入3521万元,在公司收入中占比7.1%,但铁路胶同比实现了129%的高增长。目前,铁路货运改造的标准在制作过程当中,改造后货运将会使用标准集装箱,未来几年轨道及集装箱用胶黏剂将迎来较大的发展。
2、软包装用胶不乏亮点,逐步进军高档领域。
公司聚氨酯胶黏剂收入来源中,较大的部分仍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产品等软包装用胶领域,需求整体较为平稳,年增速在15%左右,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公司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其中2013 年进军的烟草包装便是中高档领域,毛利率也较高。烟草包装领域用胶需求大约在3000-5000 吨/年。公司表示将陆续进军中高档领域同时退出部分低档领域,实现下游应用领域的逐步升级。
3、太阳能背板毛利率低于预期,提供一定利润。 公司太阳能背板于行业低谷期介入,目前正常销售。光伏行业景气
及股价在去年四季度见底之后,2103 年景气度逐步提升,但我们也看到光伏材料毛利率的下滑,公司背板毛利率在20%左右。
结论:
公司受益于铁路投资的加大,未来三至五年铁路用胶有望迎来良好发展时机,货运改造将带来需求迅猛增加。公司包装用胶逐步实现下游应用领域的升级,并陆续退出一些低毛利的领域。我们认为应重视铁路改革给公司带来的良好机遇。预计公司13-15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9、0.42、0.48 元(维持),对应PE 分别为34、24、21 倍,鉴于未来几年铁路改革给公司带来的业绩弹性,维持公司“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传:双汇发展股价已反映悲观预期,建议“买入”
屠宰:特许店扩张带来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我们认为双汇特许店的模式是从简单的农产品加工过渡到渠道品牌化农产品。
消费者对双汇品牌粘性明显提高,终端产品溢价能力稳步提升。今年公司应会增加屠宰终端,特许店占比进有望一步提高。我们预计14 年全年完成1650 万头屠宰量,头均利润62 元,屠宰收入/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9%/20%。
肉制品:产品结构升级仍在继续,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14 年肉制品销量190 万吨,吨税前利润1900 元,收入/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25%。其中:1) 特优级产品占比预计将从13 年72%提升至今年75%以上。高温产品继续升级,中温产品销量增长会明显超过13年,且结构升级是主要亮点;2) 低温产品预计在15 年初现成效。考虑到产能建设及销售团队组建,我们预计公司与SFD 合作的低温产品明年上半年上市。
预计原料成本总体压力不大
我们认为14 年猪价波动对公司盈利压力影响不大:1)我们预计14/15 年猪价同比波动幅度为-4%/10%,猪肉占生产成本仅为20%左右,结构升级基本能覆盖成本上涨;2)公司目前冻肉储备30 万吨左右足以支撑前三季度肉制品原料供应;3)通过中美猪价价差有望锁定部分成本;4)下半年是肉制品销售旺季,单位摊销费用会明显小于上半年,猪价波动影响也会弱于上半年。
估值:下调盈利预测和目标价,股价已反映悲观预期,建议“买入”
我们下调了销量预测并上调了猪价,将14-16 年EPS 从2.43/3.06/3.58 元下调至2.30/2.67/3.13 元(若考虑股权激励费用14 年EPS 为2.19 元),基于瑞银VCAM(WACC6.8%)得到新目标价48 元,对应14/15 年PE21/18x。目前股价对应14/15 年PE 分别为15/13x。我们认为目前股价已包含猪价上涨等悲观因素,随着肉制品旺季到来,预计市场预期和估值有望修复,建议买入。
传:伊利股份伊利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的全面冲击
伊利股份未来5年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实质性冲击:
伊利股份以常温奶的经营战略将遭遇重大挑战,毛利占比71%的液奶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的持续高成长带来的替代风险,预计公司在未来5年将面临常温奶增速持续放缓的风险,预计公司将加快战略调整,加大在低温品项上的资本和费用支出,预期从2016年开始盈利下滑。
看空伊利的三大理由:
1、2013年行业低温奶规模445亿,占比整体的35%左右,进入到2014年,全国范围内300-400家区域乳企和城市型乳企战略性聚焦低温鲜奶和酸奶等,整体收入增速15%以上,区域龙头乳业公司低温增速20%左右, 形成了快速增长趋势,对常温奶的替代性已经愈发强烈。
2、常温酸奶将大幅度替代高端常温奶,推动酸奶品类快速下沉扩张。在光明莫斯利安带动下,行业三大龙头+区域乳业公司如皇氏、晨光、君乐宝全面进入,预计 2014年65亿,2015年接近100亿,直接压制常温高端奶伊利经典、特仑苏、儿童奶、舒化奶的增速,改变行业细分成长方向。
3、进口液奶预计2014年达到30万吨,可比36亿国产奶收入,其在电商渠道只求规模不求短期盈利的商业模式下低价快速渗透,并激发全渠道加快布局进口奶。一方面直接摧毁伊利蒙牛的常温奶概念升级盈利模式, 另一方面将逐步替代国产常温奶成为增量的绝对主力。
现有的常温液奶盈利模式2014年开始经历盈利拐点,毛利率难再提升: 常温奶品类从2014年开始遭遇重大挑战,整个国内液奶的供给受到进口奶粉替代、进口奶高增长和牧场建设而略微过剩,包括伊利在内的整个常温奶品类将遭遇同质化竞争带动毛利率下降风险(或费用率上升)。
同时伊利以儿童奶、舒化奶以及常温乳饮料为核心增长方向将遭遇低温替代升级、进口奶替代竞争、常温酸奶+低温乳酸菌饮料高成长带来的长期替代风险,重构低温竞争力3-5年内存在不确定性和盈利损伤。
预期2014-2016年EPS1.99、2.04和1.90元,6个月目标价22.7元, 对应2015年11XPE,给予?卖出?评级。
传:海兰信跟踪报告 发展路径清晰,INS奠定高增长基础
单船的装船份额逐渐提高
随着INS装船率的提高,公司产品的单船装船份额逐步提高。INS作为综合导航系统,是各单品的集成,公司的INS是国内唯一一家所有单品都自主研发并取得国际认证的,具备技术优势,并且INS的售价远高于海事单品,INS装船率提高能够显着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军工业务增速加快
INS已经取得军品销售,表明军品单船份额从百万级上升到千万级,公司在军辅船领域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我们预计今年军辅船还会有100条左右的建造量,INS在军船装船率的提升将确保公司军品业务的高增长。VMS、小目标雷达、军用导航雷达等单品也已经在测试及招标过程中,SCS、ECDIS、海浪雷达等也将争取进入军品供应,未来几年公司军品具备持续增长能力。
拆旧造新保证公司在民船市场的增长
国内几大航运企业拆旧造新目前已经得到国家政策的明确支持,预计仅中远集团就有超过两百条船的需求,作为公司的股东及战略合作者,公司在获得订单方面有明显优势,拆旧造新将保证未来两年公司在民船市场业绩企稳。
对海防务业务为公司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目前小目标雷达作为公司对海防务业务的突破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家目前已经开始重视对海防务,未来公司将积极开拓对海防务信息化业务,后续将不断推出新产品。
盈利预测及估值
我们强烈看好公司INS产品在民船和军工领域的市场前景,海洋防务信息化业务将为公司提供持续发展动力,上调公司业绩预测,预计2014-2016年EPS分别为0.48、0.84、1.18元,对应PE为56、31、22倍,维持“买入”评级。
传:欧亚集团调研报告 三星战略稳步推进,商业巨头星相渐显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6年的EPS分别为 1.93元、2.37元和2.85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速约为22%,对应目前股价,公司2014PE仅为9倍,低于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考虑到公司的商业经营基础稳固,且资产价值被二级市场严重低估,长期投资价值凸显。同时2014年是公司奖励基金计划的最后一年,公司业绩增速确定性较高。而作为A股商业中业绩确定性及经营稳定性双高的优良标的,给予公司12倍PE及23元目标价,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外延扩张稳步推进,规模与业绩并驾齐驱:经营规模的较快扩大及长春地区强劲消费潜力带动下,公司近5年收入复合增速高达27%;此外低成本物业也极大降低公司培育压力,新开门店一般2个年度内打平,渐成梯队的次新门店将成公司未来业绩稳定增长的新兴力量。
管理团队稳定,充分激励保证卓越经营:欧亚集团核心管理人员大多已在公司供职超过20年,稳定管理团队使得公司战略有效准确执行,同时公司也多方位对员工实施充分激励,2011公司推出激励基金方案。充分激励下,公司2011-2013年净利润增速分别达24.17%、23.62%和22.65%;增速稳定且均远好于行业同期平均业绩增速水平。
资产价值低估严重,管理层持续增持凸显安全边际:财富赢家截至2013年末,公司自有物业重臵价值保守估计近100亿,远高于公司目前市值29亿元。此外,公司管理层自2009年来持续增持公司股权,充分体现对公司资产价值强烈认同和看好。
风险提示:1、快速扩张带来资金压力风险;2、同店增速持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