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传媒行业:战略聚焦文化产业正当时
-
相关简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催生产业倍增空间 1、文化产业政策力度持续加码,产业繁荣蓄势待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出台各类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且扶持力度持续加码。可以看到,过去两年是国家文化产业鼓励政策密集发布时期。 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而言,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这是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来
-
文章来源:股海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13-05-21浏览次数: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催生产业倍增空间
1、文化产业政策力度持续加码,产业繁荣蓄势待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出台各类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且扶持力度持续加码。可以看到,过去两年是国家文化产业鼓励政策密集发布时期。
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而言,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这是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旨在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2020年的奋斗目标,《决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新的重要部署。
第二、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再次重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使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为年均增速20%以上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而文化部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亦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2013年4月26日收盘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
通常,“支柱性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需达5%以上。2010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9.8万亿元,2015年总量预计达到55.8万亿元,年均增长7%。按此测算,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少应该达到2.79万亿元,年均发展增速需要保持在20%以上。
GDP持续增长助推文化消费进入黄金期
1、随着人均GDP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截至2011年末,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3479亿元,较2010年增长21.96%,GDP占比达2.85%,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背后是,2012年国内人均GDP水平创历史新高,达到6100美元。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临界点后,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也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2、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提高且多元化发展,文化消费渐趋旺盛且呈现刚性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2695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名义同比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2011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统为36.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4%,逐年持续降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可见,我国居民正逐步迈入富裕阶段,居民对高品质家庭娱乐、个人娱乐、旅游休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追求逐渐旺盛并逐渐呈刚性,这为文化产业带来最为有利的发展契机。
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是未来十年国家发展的主旋律。新一届政府组建之后,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人口规模及结构变化必然会带来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
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与其教育素质、消费观念、年龄密切相关,不同人群的文化消费水平各异。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已经呈现出“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老龄化结构加快到来”等特征,这也意味着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将不断发生变化。
人口总量方面,截至2012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减少1434万人。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城镇化水平方面,截至2012年底,城镇化率达到52.57%,城镇人口继续超过农村人口。未来随着新的“城镇化”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城镇化率还将得到不断提升。
人口素质方面,截至2011年底,每十万人拥有的各种教育人口分别为:大专及以上8903人、高中和中专14032人、初中38788人、小学26779人,人口素质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口年龄方面,截至2012年底,0-14岁占比21.4%,15-64岁占比69.2%,65岁及以上占比9.4%,老龄化人口结构加快到来。
人口素质与年龄结构的变化,进而会对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产生新的更多需求。
ICT技术创新带来媒介形态变革
当前,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变革要属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ICT技术。ICT技术演进正让世界信息交流的平台更为开放,也使得人们的沟通更为紧密。随着ICT颠覆性的革命,文化产业链以及价值链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也迎来新一轮的媒介形态变革,文化产品的社交性、个性化程度不断加强,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
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正快速从传统媒介转向新兴媒介,相应地催生了新的媒介形态。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数字化、人性化推动媒体创新,互联网和手机成为重要平台,网络视听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以网络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形态大有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纸质图书、报纸发行量逐渐萎缩,电视的人均观看时长出现下滑;而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等用户规模增长迅猛,电子商务、网络视频、手机电视、OTT的普及率逐渐提升,远程教育、医疗等信息化应用也开始成为现实。
投资建议
市场偏好高成长股,传媒具备进攻条件
在国内经济尚未显示明显转好迹象的情况下,市场对业绩增长清晰可见的高成长类股票给予了更多的偏好。创业板自去年年底以来走势持续强于沪深300,并在2013年2月开始拉大与沪深300指数的走势差距。2013年2月1日-2013年5月9日,创业板指数涨幅为26.82%,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滑7.86%。
在创业板指数不断走高的背景下,高企的业绩预期为传媒板块强劲上涨奠定基础。市场一致性预期显示,2013年预计营收同比增幅排名前三的板块分别是整合营销、互联网和平面媒体;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前三的板块分别是整合营销、平面媒体和电影动画。2014年预计营收同比增幅排名前三的板块分别是互联网、电影动画和整合营销,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前三的板块分别是互联网、电影动画和整合营销。
整体而言,市场在未来两年内对互联网(即新媒体)、电影动画和整合营销相关的子行业给予了较高的预期。
传媒板块还会有第二波上涨行情
我们认为,传媒板块还会有第二波上涨行情。(1)前期以影视动漫、广告营销、网络新媒体为代表的第一波上涨力量回撤后;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第二波上涨力量及时启动,应验了我们对传媒行情还将持续的判断,我们认为传媒板块的上涨并非一日行情。(2)我们判断,第二波行情刚刚启动,符合传媒主升浪行情的特征。5月6日,以凤凰传媒、博瑞传播、电广传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纷纷躁动,我们认为背后的投资逻辑蕴含了市场对于这些传统媒体收购新媒体的能力或者实施资产注入预期的认可。
根据我们的研究,对于传媒板块主升浪行情,无论是行情的时间还是空间,当前的上涨态势都还不够。我们预计,后续行情会延续到5月中下旬,龙头个股还有20%-30%的涨幅。前期强势股(包括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回调后可再次介入,高送转的行情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