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农业部:完善价格机制和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
-
相关简介: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上午10点,在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农业部机关大楼一层)举行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闻发布会。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先生将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记者】 请问曾司长,平时我们说粮食增产,下一句往往就是农民增收。但是我们注意到特别是今年在一些玉米主产区,农民增产了之后反而没有增收,粮种得越多反而越吃亏。不知道下一步在提升主产区和农民的积极性上,农业部门有什么新举措呢? 【曾衍德】 这是我们粮食生产发展的一个主
-
文章来源:股海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14-01-24浏览次数: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上午10点,在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农业部机关大楼一层)举行“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闻发布会。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先生将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记者】
请问曾司长,平时我们说“粮食增产”,下一句往往就是“农民增收”。但是我们注意到特别是今年在一些玉米主产区,农民增产了之后反而没有增收,粮种得越多反而越吃亏。不知道下一步在提升主产区和农民的积极性上,农业部门有什么新举措呢?
【曾衍德】
这是我们粮食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这里面包括两个问题:一个是主产区的积极性问题,一个是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过去是讲三个积极性,现在政策里还是讲这两个积极性。这是中央一直在不断完善,着力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调动主产区的积极性问题。主产区的概念大家可能知道一些,有几个数字。目前,全国75%以上的粮食产量、80%以上的商品粮、90%左右的粮食调出量都来自13个主产区。长期以来,粮食主产区财政经济状况比较紧张,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影响了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解决这个问题,核心是利益调节。从新一轮政策看,我们想着力加强的有三个字,一个是“加”,一个是“减”,一个是“建”。从“加”来讲,就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奖补力度。中央财政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产粮大县的财政奖励,去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达到320亿,比上年增加40亿元。
“减”,主要是减轻主产区财政负担。2011年已全面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同时降低基建投资配套比例。
“建”,就是要加强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后的政策来看,我们着力研究的也是两个字,一是“补”,二是“联”。“补”,就是补偿主产区生产的商品粮,这一块需要系统设计,要科学测算,由中央财政、主销区、主产区共同承担;“联”,就是要建立主产区与主销区联动机制,鼓励主销区与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区域合作关系,全面提高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问题,这是粮食生产根本性问题。我们讲,抓粮食生产有“两怕”,“一怕”老天不帮忙,老是担惊受怕,抗灾救灾的任务非常重。这些年我们艰难地走过来了,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有一套好的做法。“二怕”粮价不高,农民不愿种。这些年,国家每年出台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包括东北的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农民只有种粮划算才种粮,不划算就不种粮。国家释放价格信号,这是非常强烈的。再一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预期,调动农民积极性非常关键。粮食“十连增”,粮食面积增加了1.88亿亩,这为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政策的取向就是要完善粮食重点品种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这个政策还要不断完善。这方面,今年国家已经公布了小麦的收购价,每斤提高了6分钱,达到了1.18元。近期国家还要公布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争取在春耕前发布,也是给农民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让农民算算账,种粮有干头,有赚头。
同时我们还有一项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在东北大豆产区搞目标价格试点,这也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农民种粮划算,这是一项新政策。再一个是继续完善补贴政策。国家有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直补加上农资综合补贴,这四项去年是1673亿元,其中良种补贴22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217.5亿元、种粮直补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1078亿元。过去有皇粮国税,种粮是要交税的。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也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