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白酒行业:“产区化”将重塑行业格局
-
相关简介: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顺利发展,必将对中国其他白酒传统产区形成极大的产区标识压力,我们认为中国细化的产区化概念将会加快形成,而不能很好融入相应产区的企业将会面临竞争的孤立化。 区域联合,打造产区化概念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六大蒸馏酒之一,但产品分类和价格定位基本由企业自行决定,产区化概念淡薄,这就造成目前市场上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的产品系列和价格档位混乱的白酒,消费要想区分产品档次和品质非常困难,即使是在同一品牌下,价位重叠的产品也非常多。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单个企业的竞争转化为产区竞争应
-
文章来源:股海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12-10-22浏览次数:
“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顺利发展,必将对中国其他白酒传统产区形成极大的产区标识压力,我们认为中国细化的“产区化”概念将会加快形成,而不能很好融入相应产区的企业将会面临竞争的孤立化。
区域联合,打造“产区化”概念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六大蒸馏酒之一,但产品分类和价格定位基本由企业自行决定,“产区化”概念淡薄,这就造成目前市场上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的产品系列和价格档位混乱的白酒,消费要想区分产品档次和品质非常困难,即使是在同一品牌下,价位重叠的产品也非常多。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单个企业的竞争转化为产区竞争应该更为明智。
中国白酒要想更好地发展、更深度的国际化,我们认为法国葡萄酒的分级处理以及产区化概念对中国白酒行业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法国葡萄酒产区化和分级
法国葡萄酒有十大产区,各个产区各有特色,竞争相对有序,葡萄酒分为四个级别,并在酒瓶标签上注明相关信息。
法国葡萄酒分级制度建立的要求来自是商业需求,制度本身进而又成为制定葡萄酒价格的指标。法国通过产区概念的建立以及葡萄酒等级制度的制定,形成了葡萄酒产品的金字塔结构,从而更为有效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用葡萄园分级的优势在于,来自同一个葡萄园不同酒庄的酒在价格上的差异,反映了市场对不同酒庄的看法,由于它们使用了同样的葡萄,更高的价格对应着同一个产区里质量更高的酒。
1855年的两件事奠定了红酒分级制度。一件是1855年波尔多酒庄分级体系,拿破仑三世当年制定这套分级体系直接把波尔多推向了葡萄酒这座庞大金字塔的顶部。这套分级制度也造就了我们熟知的波尔多的五大酒庄(拉菲酒庄,玛歌酒庄,拉度酒庄,木桐酒庄和侯贝酒庄);另外一件事,一个叫Lavalle的书商出版了一张名为“勃艮第葡萄园地图”的地图,上面记载了勃艮第所有的葡萄园分布,这张地图在1936年,直接成为了400多个葡萄产区分级的基础。两件事在当时都出于简单的商业需要,但却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中国白酒“产区化”概念
中国白酒“产区化”概念的建立有必要吗?我们认为只要看看目前白酒市场发展的相对局限就可以说明其建立的必要性:一是白酒历史悠久和发展局限中国不匹配;二是中国白酒市场价格定位和品牌产品发展相对混乱,几乎所有白酒企业都可以生产高中低各档位产品;三是鉴定产品品质只能自助,无相对统一的标准化指标。
中国白酒生产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和生产工艺,这就像法国葡萄酒高度依赖葡萄原料和生产工艺一样,为中国白酒“产区化”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建国后,国家出于白酒行业的良性发展,对白酒产品进行了历史性的香型评定和名酒评选。但是名酒评选工作没能继续,各个白酒企业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从白酒生产的区域来看,全国主要的传统产区有川黔产区和黄淮产区,其中川黔产区白酒产量占全国比重34.3%(四川30.2%,贵州2.4%;重庆1.7%);黄淮产区占31.4%(河南10.3%;山东10.9%;江苏6.3%;安徽3.9%);另外还有东北产区(产量占比13.3%)、两湖产区(产量占比4.2%)等。
我们认为,如果要形成中国白酒产区化概念,需要将目前白酒传统产区更为细化,目前先行先试、运行较为规模的有“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概念的提出。
“中国白酒金三角”是2008年由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白酒产业战略构想,位于川黔产区,由两省三市的宜宾、泸州和遵义所构成的三角地带,面积5.6万平方公里,其白酒产量占全国20%左右,三地各拥有世界级知名品牌五粮液、泸州老窖和贵州茅台,是中国优质白酒的主要产区之一。
如果区域内能够很好地整合资源、互补利弊,必将带动整个产区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其他产区形成极大的产业压力。我们认为,“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仍需在各自托大、产区标识和标准化方面继续努力,才能完成建设“中国的波尔多”的初衷。
“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顺利发展,必将对中国其他白酒传统产区形成极大的产区标识压力,我们认为中国细化的“产区化”概念将会加快形成,而不能很好融入相应产区的企业将会面临竞争的孤立化。
香型是争取消费者的重要基因
中国白酒香型历史和分类
香型的区分是中国白酒相比其他蒸馏酒最大的特点,也是白酒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体现,更是获取特定消费人群青睐的产品基因。
不同香型的白酒各有独特的风格、风味,是千百年来不断总结、积累的结果,也是各类型酒之间不断相互模仿、借鉴的结果。在解放以后,中国白酒有了真正的发展,特别是从茅台酒开始的对白酒香型的检测和确认,使中国白酒香型形成了日新月异,百花齐放的局面。
我国白酒主要有老五香酱香(贵州茅台)、浓香(五粮液和泸州老窖)、清香(山西汾酒)、米香(桂林三花酒)、凤香(西凤酒)和新五香兼香(白云边和玉泉酒)、芝麻香(景芝白干)、药香(董酒)、豉香(玉冰烧)、特型香(四特酒)组成。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口味的创新变化,在既有香型的基础上,分化出各种各样,体现酿酒师特色的新香型口味,如洋河浓香型中的绵柔口味,引领国内一大批拥趸。
中国白酒香型发展趋势
中国白酒香型领域发展趋势:
1、香型口味创新将越来越体现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2、企业进行多香型经营,志在获取更为广泛的消费人群,目前五粮液、茅台、老窖、沱牌等白酒企业均相继进入了多种香型的生产和销售;
3、浓香型一型独大局面难破,但酱香和清香消费比重势必上升。
从香型分布情况看,清香型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酱香型分布在川黔交接地带,而浓香型是国内分布最为广泛的白酒香型。浓香型成为中国白酒一支独大的主流香型的历史并不长,20多年前,白酒市场70%产品仍是清香型白酒,而今浓香型市场份额达到70%,另外酱香型在茅台和郎酒两大龙头的带动下,其市场份额近五年来已经翻倍达到15%,而清香型消费群体退缩至北方地区。
中国白酒消费香型的转换跟消费者口感偏好有很大关系,上世纪90年代中期,消费者开始追求低度白酒(清香型白酒降度容易使口味寡淡),加之粮食丰产(从三种主要香型白酒种,单位白酒产出清香型耗粮最低)、山西朔州假酒案和浓香型白酒企业自身营销努力等等原因,使得浓香型白酒趁势崛起。
目前,随着各类香型白酒企业营销力度的加大和营销模式的改革创新,特别是消费者对白酒“绵柔”和“淡雅”等口味的喜好增多,清香型白酒消费群体有望得以回归。而酱香型白酒由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辉煌业绩的带动,企业营销投入和外来资本投入会显著增大,可以预见酱香型白酒市场份额预计也会有较大提升。
投资建议
从短期来看,我们有判断白酒行业投资机会的“五维理论”:基本面、估值、宏观经济环境、投资者配置程度和利好利空因素。
1、基本面:今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1%和50%,前三季度业绩增速应该基本和上半年持平,由于去年同期高基数原因,我们认为四季度单季业绩增速预计会有所下降,但全年白酒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将在37%和45%左右,这个增速不低。
2、估值:白酒公司历史上三个低估值期:(1)一线白酒一年滚动市盈率估值水平在2006年之前一直在25倍左右徘徊,在一线白酒业绩出现明显好转后,估值出现快速提升;(2)2008年11月处于20倍左右的历史低位,一线白酒的基本面变差:一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高端白酒出现“控量保价”政策,终端价格下降,销量甚至出现一定程度萎缩;二是市场对高端白酒的未来预期很差,而后续的行业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这种担心;三是大盘快速下滑;(3)2010年的7月,滚动市盈率在25倍左右,原因除了大盘下滑外,最主要的是严征消费税从价税的不利影响直接体现到公司业绩上。而观察目前估值水平均低于白酒这三个估值低谷期。
3、宏观经济环境:一是考察经济运行情况;二是考察CPI。从历史数据表明,经济回暖和CPI抬头期是白酒变现最好的阶段。经济运行我们还有待观察。
4、投资者配置程度:主要考察指标是基金配置白酒的仓位,我们认为基金等投资主体通过二季度和三季度对白酒仓位的相对调整后,继续向下调整的动力不足。
5、利好利空因素:利好因素有:一是目前处于消费旺季,会持续到明年一季度;二是在茅台大幅度提价后,其他白酒公司有提价预期存在;三是“十八大”后,在固定资产投资加快等因素带动下,有利于白酒消费的提升。利空因素:短期无重大利空因素,但需要观察“十八大”相关政策的可能出台和“双节”期间白酒经销商动销情况。
从以上五个方面观察,我们建议投资者在四季度可以相应加大对白酒公司的投资力度。推荐贵州茅台、五粮液、水井坊、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和金种子酒,另外建议关注山西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