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周二绝杀性传闻泄密(预测版)
-
相关简介:阿里腾讯金山抢滩医疗云:烧钱无效 盈利待解 继阿里云之后,金山云也杀入了云计算+医疗领域。 金山云总裁王育林评价说:这不是一个能够不惜代价就可以快速扩张的行业。有趣的是,在开拓医疗云这个被认为有巨大需求的民生市场时,互联网+巨头们最爱用的杀手锏烧钱圈地似乎失效了。 由于医疗市场的盘子大得令互联网+企业难以忽视,市场很早就开始了对医疗云远景的展望。不过在这个掺杂着民生和公益性质的行业,商业化的过程并不能按照预期的那样开花结果。难以变现的现实问题时时困扰着市场的开拓者,这让医疗云的推
-
文章来源:股海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15-07-06浏览次数:
阿里腾讯金山抢滩医疗云:烧钱无效 盈利待解
继阿里云之后,金山云也杀入了云计算+医疗领域。
金山云总裁王育林评价说:“这不是一个能够不惜代价就可以快速扩张的行业。”有趣的是,在开拓医疗云这个被认为有巨大需求的民生市场时,互联网+巨头们最爱用的杀手锏“烧钱圈地”似乎失效了。 由于医疗市场的盘子大得令互联网+企业难以忽视,市场很早就开始了对医疗云远景的展望。不过在这个掺杂着民生和公益性质的行业,商业化的过程并不能按照预期的那样开花结果。难以变现的现实问题时时困扰着市场的开拓者,这让医疗云的推进几乎成了一场行业的集体攻坚战。如今的医疗云并不缺乏市场的集体意淫,缺的是能够落地的、独特的解决方案和一场真正的起飞。 三甲医院的痛点和巨头的机会 日前,金山云宣布与北大医信(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同时正式对外发布金山云计算+医疗项目产品——“金山医云”。金山医云是金山云和北大易信基于“公有云+私有云”模式推出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已首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落地。据了解,该医院也是目前国内首家将自身的CDR数据中心核心资源同步到医疗云云端的三甲医院。 此前尚没有国家重点医院与云计算企业达成这类合作的先例,而且企业做的业务多是挂号等边缘性的项目,难以真正触及医疗云的核心。王育林认为,北大人民医院将系统往金山云计算迁移,会对全国的医疗行业带来示范性影响。“医院跟云产业的结合,已是万事俱备,未来两年医疗云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应该会超过大家的想象。” 据他介绍,如今的医院在信息化的问题上面临着三大问题:第一,随着内部IT资源的扩大,医院原有架构难以支撑,且成本也随之拉高,无力自建内部机房;第二,随着设备和数据的增多,医院的运算能力对于维持医疗和科研工作已经不够;而第三个、也是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所医院的内部都存在供应商服务的多个系统,信息和数据基本无法顺利地沟通。而将医院的系统放置在云平台上,医院将从底层IT工作中解放出来,运营成本降低,且医院内部甚至以后医院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系统、医院和前端的个人健康产品之间的数据也将具备打通的可能性。 其实相对于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且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云计算+移动游戏领域,医疗云显得相对冷僻。对此,王育林表示,金山云杀入医疗云的原因是看重行业的未来。中国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医疗此前基础不佳,正意味着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医疗云能与金山原有的产业形成深度整合。目前金山云和小米之间构建了一个云数据平台,他认为当小米的手环、血压仪、血糖仪,包括合作方做的扫描仪,在监测(数据)打通后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金山并不是唯一有此动作的企业。今年早些时候,阿里云与西安国际医学、东华软件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推出智慧“云上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据了解,该机构是一家以数据驱动精准医疗、健康管理的实体医疗机构。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综合来看,金山医疗云的产业布局更加侧重于前端的底层系统产品,着力点放在跟医院的对接。而阿里和腾讯则更侧重布局整个“医+药+ 患”医疗产业链的后端,向大健康领域蔓延,同最终用户及医疗机构进行对接。例如阿里目前拥有经营医药电商的天猫医药馆,而腾讯则通过战略投资将丁香园和挂号网收入麾下。此外,阿里及腾讯也都基于流量入口支付宝钱包和微信端开发了为患者服务的在线挂号功能。 “其他企业做得更多的是健康云和卫生云,我们是现在唯一做医疗云本身、并把医院的核心技术迁移到云上的。”王育林称。 而在一定程度上,各家在产业链切入口上的差异是不同的企业基因造成的。金山一直专注于针对B端(企业)的服务,而阿里和腾讯则在C端(个人)积累了较高的用户认知度和优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政策的限制和医院方面的顾虑,与医院的系统达成对接虽然是整个医疗云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一环,但推进起来速度十分缓慢。相对来说,打通C端的难度倒是更小。 烧钱烧不出来的行业 “这不是一个能够不惜代价就可以快速扩张的行业。”王育林不认为互联网企业快速圈地的战略能适用于云计算+医疗产业。“一方面,(这样做)没价值。另一方面,医疗健康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我们是怀着一颗敬畏心在做这个行业。”根据他的设定,金山云现阶段的目标锁定在提升医疗云产品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数据挖掘能力,以及安全性、可用性和平台性,先攻下服务,暂时不考虑市场份额。 形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医院方面的顾虑。此外,由于初期开拓市场难度较大,医疗云行业也远未到拼市场份额的阶段。 “医疗行业跟人的健康和生命相关,很多东西不能以经济为目的。尽管医院也会考虑降低成本、通过大数据提升医疗效率等问题,但所有好处都要建立在万无一失的前提下。医院和病人的态度都是偏保守的,一定要用最安全的方案来推进,而不是要尝试最新的技术。他们存在顾虑,要考虑到病人的隐私问题、医疗安全和数据的安全问题,这也导致这个产业推进速度慢。” 不过王育林同时告诉记者,据他观察,医院的态度在今年发生了比较明显的转变。这一变化的背景,一方面是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医疗内部信息化水平不堪负荷带来的整体发展瓶颈,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云技术能力的提升,云计算在安全性、高可用、数据的保密性上都已经达到了院方的要求。 医院正变得越来越开放,但敢于先“吃螃蟹”的仍旧是少数。从互联网行业杀入的云计算企业面临着市场开拓的难关,它们采取的普遍策略是寻找系统服务商作为合作伙伴,以其为桥梁嫁接出跟医院的合作关系。而从技术上讲,云计算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底层系统,医院无法直接使用,必须有做平台的公司参与其中。 以金山医疗云这次落地为例,北大人民医院一直是北大医信的客户,金山云以北大医信为纽带构建起了一层合作关系。王育林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北大医院体系还有北医三院、北大人民医院国际医院等多家医院,下一步金山云将继续通过北大医信把整个体系做起来。而在全国范围内,北大医信有超过500家客户,也将是金山此后开展业务的目标群体。 而阿里云与东华软件的合作,与金山云同北大医信的联盟正有异曲同工之处。另外,在腾讯云的云+计划发布会上,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云负责人邱跃鹏告诉记者,腾讯云深入医疗领域也势必会通过与合作伙伴联手的方式落地。目前三大巨头对外发布的信息,皆称希望打造开放的医疗云平台。广泛吸纳开发者资源加入有助于迅速把蛋糕做大。 易观智库分析师林文斌认为,云计算巨头未来在医疗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终会演变为拼这些直接对接医院端口的平台合作伙伴。“因为未来技术门槛不会特别高,会面临同质化竞争,最后还是会拼资源。” 而业内的最终愿景,是各个医院之间的系统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这肯定是未来的大方向,但是过程会很久。由于医院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医院之间的系统不同于企业,是割裂的,两家医院间的十几个系统可以完全不一样。另外,由于存在风险,也要看国家监管是否允许实现医院间的互联互通。”林文斌说。 记者观察云计算+医疗未来的盈利点在哪里? 毋庸置疑,云计算+医疗领域可供挖掘的市场需求巨大,而关于这一产业的“风口”论也由来已久。不过涉及到民生领域,如何把公益目的和商业目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挖掘利润空间,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以往很多与公益沾边的行业都反复验证了一个道理:一个理想主义的概念和一场市场的集体意淫并不能造就好的企业,独特的商业及盈利模式才是生存下去的正解。 “其实大家都在觊觎云计算+医疗这块大蛋糕,但它并不好啃,根本原因就在于难以变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金山医疗云的盈利模式即是通过输出技术能力,按照资源的使用情况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我们就是做服务的,收取服务费就好,没有其他太复杂的东西。”王育林称。 不过,如果云计算的盈利空间仅仅到此为止,也不会引得互联网巨头蜂拥而上,而一种常见的现象是,但凡企业涉足国计民生等具有公益性质的领域,在谈盈利问题的时候多少会有些忌讳。一方面对于完全偏离了公益属性的企业行为,宏观环境和政府层面或许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在有特殊制度架构的民生领域,纯粹的盈利思维并不接地气,甚至有在商业逻辑和规律上跑偏的隐患。 那么,云计算+医疗未来的盈利点在哪里? 林文斌认为,公共医疗云以及国家未开放的部分不以盈利为目的,更多是基础设施建设方向。但面向民营资本开放的部分,乃至未来从医疗扩充至大健康的领域,将会是以后云计算巨头们寻求利润和增值的方向。“但是并不是说要靠云来盈利,而是依靠基于基础设施底层建设延伸出的与云相关的其他服务来盈利。现在的云攻下的还只是基础服务。” “如今的股价更多是股灾导致的,价格高低取决于看待公司眼光的长远。”近日,贝因美(002570.SZ)内部一位高管在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交流时称,很理解投资者的心情,上市公司高管目前也很着急,“公司正在安排应对措施。” 自6月12日以来,贝因美从最高点30.97元/股一路下滑,不到一个月的功夫,7月3日报收14.32元/股,股价已经腰斩。“我们对现在的股价很不满意,真实价值绝不是这样。”上述高管向本报记者表示,有人投资未来,也有人投资一个礼拜或者一个月,不同的思路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下,公司目前心里有数。 今年5月12日,贝因美在酝酿多日之后推出了《2015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司及子公司业务技术骨干,总人数不超过207人。资金总额上限为4000万元,来源为公司2013、2014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中提取的持股计划奖励金(需扣除个人所得税). 对于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贝因美方面称,“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的一致性,促进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从而为股东带来更高效、更持久的回报。” “这波行情谁也没有预料到,已经在酝酿一些举措。”另一位贝因美员工告诉本报记者,在给管理层建议之后,最终怎么实施还是要根据公司自身情况。 上述高管也表示,“可以说,目前公司多项转型工作应该说都已经到位了,接下来就是带着团队一起吹响冲锋号了。”他刚刚从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回来,贝因美也成为此次盛会官方赞助商的首家中国企业。 3月20日,恒天然已完成要约收购贝因美公司18.8%股份,成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以来,贝因美都在着手董事会流程的梳理工作,目前双方已经在澳洲达润工厂进行特制配方奶粉试验,启动合作框架中的重要部分工作。 贝因美实际控制人谢宏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谈到海外奶源布局,他介绍,“公司还是要生存发展,所以不得不顺应这个趋势,而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在主动应变。” 对于贝因美以及乳业板块的现状及未来,乳业专家陈渝认为跟行业关系不太大,股灾下难以幸免。“不过,奶粉行业目前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跨界涉足的,国际进军国内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并且新进入者也带来了渠道变革,原有价格体系受到挑战。”他分析称,究竟品牌和性价比哪个更重要,这也是行业内正在探讨的话题。 随着政策层面救市举措出台,接下来乳业板块是否会迅速恢复,陈渝表示谨慎乐观。“应该会有适度反弹,但不会像某些有题材概念支撑的板块那么强烈。” 华仪电气7月5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收购环保资产事项,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2015年7月6日开市起停牌。 同时公司承诺将尽快确定是否进行上述重要事项,并于股票停牌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含停牌当日)披露进展情况。 退潮时,裸泳者才会相继浮出水面。 6月29日,人民检察院官方消息称,工商银行江阴支行原副行长陈新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这也是该支行一月内被检方立案侦查并公布的第三位副行长。而前一周,浙江省义乌市检察院也公布了义乌市四位银行高管因受贿罪和挪用公款被查。 实际上,不少地方的银行“反腐”正高调进行。北京、上海、广州、内蒙古等多地此类案件频频曝光,其集中度非常高。 “银行贷款属于稀缺资源,存在一些潜规则和桌下交易。经济下行的时候,就更容易出问题。”一位大行信贷部人士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在这个关键时刻,银行的“反腐”更能见效。 银行集中被查 银行中高层落马遍及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 在陈新被带走消息传出的半月前,江阴市检察院依法对中国工商银行无锡分行授信审批分部原总经理、工商银行江阴支行原副行长江伟,中国工商银行无锡分行公司部原总经理、工商银行江阴支行原副行长葛伟东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 6月份,华夏银行义乌支行原副行长李梁、中国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义乌支行原副行长陈望峰、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义乌分行公司原业务部经理王文宏都因为受贿移送审查起诉。 两个月不到时间,银行中高层被曝光因受贿落马的人数直线上升。昆仑银行原行长助理贺宁受贿30万元获刑;农行深圳分行原行长许涛涉嫌受贿被立案;交通银行甘肃分行原行长胥小彪涉嫌贪污受贿犯罪被立案;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滨江支行原行长陈梁受贿544万元被判6年半;中信银行顺德支行原行长刘某获刑3年,缓刑4年;内蒙古银行原副行长延城涉嫌受贿一案也已移送审查起诉。 “这些被查的银行中高层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掌握着贷款资源。”前述大行信贷部人士表示。他认为,银行的资金成本低,属于稀缺资源。很多企业都希望尽可能多地从银行贷到款,而这种找渠道、找关系往往就会衍生成一种金钱交易,也就涉及到法律上的行贿和受贿。 “尤其是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要从银行贷到资金很难,而托关系贷款可能相对会容易一些。对于银行来说,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很高,贷款对象有很多,最后把资金放贷给谁?谁放的多一些?谁放的少一些?这其中就容易产生灰色。一些银行中高层可能会因为利益,动摇一些原则。”上述人士称。 浙江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银行给传统企业的贷款额度是在受控制。去年贷款额度能够给到2000万元,今年就只有1200万元的授信额度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从银行贷不到足够的资金,就只能想其他的办法。 “银行从业人员受贿的缘由通常就是帮人办理贷款,而贷款企业一般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标准。从目前事发的很多银行看,内部的架构存在漏洞或者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很多都是行长或者副行长的‘一言堂’,这种情况是最容易违规放出贷款。”一家券商银行分析师表示。 事实上,国家审计署在6月28日发出的公告中直接指出了相关问题。审计署通过重点审计了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现,3家金融机构违规放贷168亿元。 据称,审计发现3家金融机构违规经营问题未得到较好遏制,部分领域风险管控不到位。存在向手续不完备、资本金不足、贷款申请资料不实等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和项目违规发放贷款,以及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等问题;钢贸企业贷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等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不严,风险管控不足,给银行资产质量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逾期贷款引爆 据一位资深银行人士介绍,一直以来,银行信贷中就很容易出现“吃、拿、卡、要”这类现象。在经济情况比较好的时候,这种违规贷款可能不容易被发现。企业偿还贷款能力相对高一些,而偿还了贷款之后,可能这笔贷款就“翻篇”了,也不会牵涉出其他的事情。 “如今经济下行,银行的贷款质量受到了考验,逾期贷款不断增加,一旦企业偿还不了贷款,很多桌下交易可能就面临曝光。”该人士向记者透露,浙江、江苏等地是银行贷款不良的高发区,而这些区域银行因贷款牵涉出的“反腐”事件也会更多。“浙江有一家企业倒闭涉及到一家股份行的800万元贷款不能偿还。而银行在重新审视贷款流程及跟企业沟通时,就发现企业在贷款中存在一定的猫腻。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大部分是由于不良贷款和逾期引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的贷款,对银行而言风险更高。由于这种高风险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逾期和转变为不良的概率也更高一些。 值得关注的是,眼下银行资产质量仍在持续恶化中,不良贷款仍然维持较高水平。毕马威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上市银行2015年一季报称,2015年一季度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这使得银行对于资金投放的总量及结构进一步趋谨慎。 报告显示,一季度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与2014年末相比均有所上升,其中13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超出了1%,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21%,较2014年年末增长0.08个百分点。 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26日在陆家嘴论坛上也表示,近期银行业风险暴露持续增多,利润增速快速放缓。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14个季度上升,净利润同比增速从去年10.5%进一步降至4%以下。 “实际上,不良贷款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逾期贷款规模更快的膨胀。去年12家上市银行的逾期贷款增速超过了不良贷款的增速,且逾期贷款的规模破万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的逾期贷款增长情况并没有好转,也进一步形成了对不良贷款的压力。”一家股份行人士称。 该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几家股份行的逾期贷款占到了贷款总量的5%以上,很多银行都在将资金集中投向大型基建项目,对消费贷款等等贷款压缩。通过做大规模的情况下,降低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的比例。“逾期贷款的快速增长可能会维持到年末,目前还看不到扭转的苗头。” 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银行内部的构架和廉政工作越来越重要,机构内部也在多次强调。“按照道理来说,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应该更加重视制度和流程,不应该让权力过度集中。银行上至总行高层,下至信贷员都可能会禁不起利益诱惑。” 上述大行人士还称,今年部分银行已经抬高了贷款门槛,对贷款的审核标准也更加严格一些。“之前被查的一些案子也是赶在这个环境不好的时候,现在银行内部要谨慎很多,也不敢随便放贷。要是碰到资质差的,就怕贷款到期收不回来。” 已过了规模增长期的万科急切寻找新的盈利点。近一年,万科总裁郁亮的各种调整和尝试,都透露着这家2千亿规模的房企在转型过程中的焦虑。 根据安排,万科今年将在当前的商业地产事业部基础上,拟再成立5个新事业部,同时完成物业服务的改制工作。“总而言之,转型是今年万科最重要的工作。”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谭华杰表示。 “今年是万科正式开展转型的第一年,总部和地方公司的组织架构都会面临调整。郁亮对万科集团的改造是一次大手术,他要实现的不是业绩提升、品牌影响这些外在目标,而是要建立一支具有高度粘性且突破力极强的核心团队,并带领这一团队找到传统地产业务之外的盈利新风口。”熟悉万科的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分析。 组织架构“动刀” 对于万科而言,理顺组织架构似乎率先成为转型的突破口,无论是高层人事调整还是地方公司减员,当下万科在人才策略中挥舞的“手术刀”都隐约可见。 6月24日,万科成都大区总经理张晋元突然宣布离职,成为万科今年离职的又一位区域高管。在此前两个月,万科高级副总裁、成都区域本部首席执行官莫军也传出离职创业消息。 “虽然短期内业绩有所提升,但万科在成都市场的表现并未达到集团预期。”上述熟悉万科业内人士分析,张晋元空降至成都后表现高调,与原有班底的沟通协作却并不理想,这或许成为张晋元离职的主要原因。 就在张晋元离职的前一周,万科高管团队再度调整。万科董秘谭华杰兼任集团高级副总裁,万科东莞公司总经理王海武则被擢升为集团副总裁。 这是万科今年任命的第六和第七位副总裁级别管理人员。此前,接任毛大庆的刘肖以及深圳公司总经理周彤、上海公司总经理孙嘉、万科香港管理部总经理阙东武和万科建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蕴分别被任命为万科高级副总裁、副总裁职务。 “这样的人事安排符合万科当前管理架构的扁平化趋势,根据万科今年5月份股东会透露的信息,6月底之前,万科要完成集团管理扁平化架构的调整。改造完成后,万科的高管层更加年轻化,创新和服从的特点更加明显。”万科北方区域一位内部人士指出。 对于总部结构的调整,万科总部人士告诉记者,组织架构调整是出于更深的考虑,不是简单的更名合并而已,为了配合公司转型的需要,“年轻团队的执行力更强,顾虑也相对较少。” 今年北京万科人事变阵时,郁亮也曾将原北京万科多名高管调职,当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郁亮的这一做法是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弱化原有班底在公司和市场的影响,给予新人更多话语权。 而北京万科董事长刘肖在就任后也不负众望。半年间,北京万科的人员规模已经从最多时的500多人,减少至300余人。为此,北京万科专门投资设立社区商业管理公司,北京公司原有的社区商业运营管理人员几乎全部转入这家北京万科子公司,实现自负盈亏。 “现在看来,组织架构改革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或许外界难以理解,但看好公司的人还是会留下来,未来中国房地产仍然存在发展空间,调整后的团队可以更好地抗击系统性风险。”上述万科北方区域内部人士说。 “赛马”与“试错” 尽管在销售规模上万科已经被超越,但在各项细分的指标上,万科并没有失去龙头企业应有的本色,无论是销售额增幅、市场占有率还是现金流水平都表现稳定。 “万科的问题在于,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刺激盈利能力同步提升。”上述业内知情人士分析,受这一年市场调整的影响,今年万科的盈利能力或将进一步受压。 “土地价格高升对万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因为万科的高周转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毛利率下降为代价,要维持周转速度和现有的经营模式,万科就必须主动减缓拿地的速度。”中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这也直接决定了万科必须要在发展策略上做出改变。 从目前来看,万科的转型之路并非由总部推动主导,而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试错”模式。如今,万科遍布全国的地方公司已经成为寻找“风口”的探路者,这种模式在万科内部也被称为“赛马机制”。 比如,万科高级副总裁、广深区域总经理张纪文提出了“八爪鱼战略”的转型思路,分别对应八种创新产品:万科家是万科的住宅业务,万科驿和万科派即长租公寓,万科云主要做孵化器,万科塾则指教育,万科广场和万科里是购物消费中心,万科悦对应养老和酒店业务。 同样,在北京,刘肖的尝试也极尽所能。 刘肖到任北京后即设立了“绩效提升小组”和“经营策略实施小组”,对万科北京公司的日常管理、运营和策略实施实现全覆盖。同时,北京万科提出了V-LINK的社区体系主导产品创新。 6月30日,刘肖向万科北京公司全体员工发出的一封邮件称,北京万科1-6月已经完成销售额103亿元,同时利润大幅提升50%,回款率达到历史最高的92%。而从销售额上看,率先落地V-LINK概念的西华府和长阳半岛项目,分别完成19.6亿元和19.2亿元,成为对北京万科百亿贡献最大的两个项目。 “万科是希望总部搭台,一线公司唱戏,因为在一线的城市直接接触客户,了解客户需求,会承担新业务的尝试。”万科集团人士称,杭州、北京都在尝试做养老地产项目,各地城市会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去做。 停牌近半年的万通地产(600246),在折戟“互联网++”重组之后,抛出了45亿元的定增方案,意图打造新城市化下的新万通。 万通地产今日公告,公司将发行不超过10.47亿股,发行底价4.3元/股,募资不超过45亿元,拟投入香河运河国际生态城、天津(楼盘)万通中心、上海(楼盘)虹桥万通中心、天竺新新家园等四个房地产项目,并用16亿元偿还贷款。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发行对象为嘉华控股、海富通-福瑞通达资管、吴学明、段佩璋、陈杰。其中,嘉华控股为公司关联方。 值得注意的是,万通地产此次定增将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本次非公开发行前,万通投资持有公司51.16%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冯仑为实际控制人。本次非公开发行后,万通投资持股比例将降为27.50%,而持有公司32.37%股份的嘉华控股将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王忆会则将成为新的实际控制人。 回溯万通此前的资本运作,自2011年冯仑卸任万通地产董事长后,便无心征战传统地产行业,更愿意将精力转向创新型的“立体城市”等业务。业内人士表示,自去年冯仑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嘉华控股后,嘉华系就主导了万通北京(楼盘)、香河等地的地产项目。 此次预案也进一步显示,嘉华控股希望在转型期间能够更多地承担经营责任,对公司现有业务进行梳理,对各种内外部优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 万通地产表示,基于中国房地产业及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嘉华控股将进一步支持并促进上市公司的成长以及业务发展,进一步深入围绕新型城镇化主题,坚持区域优先、区域聚焦,深耕京津冀,并以高科技、服务业与房地产的组合,实现房地产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打造新城市化下的新万通,实现主业由“第二产业”向 “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 未来几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倾斜和投资导向的转移,京津冀地区蕴含大量的投资机会,地处京津冀之间的房地产必将成为热点,该地区房地产的近期销售及长期升值前景看好。万通地产大部分房地产项目处于京津冀地区,销售和升值前景良好。 在多家上市公司股东和高管出手护盘的同时,金力泰(300225)大股东继续在减持的路上,近日,金力泰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吴国政于6月30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57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22%。值得关注的是,吴国政在今年1月提议高送转后抛出减持计划,并在分红实施前减持了近七成的计划减持量。 违规减持后再套现 今年5月,吴国政开始减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吴国政在短短两个月内累计减持2374万股,合计套现3.0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吴国政“减持过猛”,金力泰收到深交所的监管函。资料显示,6月8日,金力泰收到深交所的监管函,原因是吴国政超比例减持,并且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告显示,吴国政在5月14日至15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600万股(占总股本2.3%),因此吴国政已累计减持1800万股,占金力泰总股本的6.88%,超过了5%的披露“红线”。而其在减持股份达总股本5%时,未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不过,对于吴国政违规减持股票的行为,并没有实质性的处罚。金力泰只是在公告中称,吴国政就本次减持违规行为表示诚挚歉意,并承诺今后将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截至目前,吴国政已累计减持比例达到8.1%。对于董事长的频频减持,有投资者表示困惑:“跌成这样还减持,其它上市公司这时候还增持以增加市场信心呢。” 面对公司股价连续暴跌,不少上市公司选择增持护盘,为何金力泰董事长继续减持?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昨日致电金力泰,证券事务部相关人士表示,“因为在四月份董事长发过一份减持计划,所以(减持)数字还在计划范围内。” 董事长此前提议高送转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吴国政向金力泰董事会提交了201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提议,拟每10股派1.5元,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股。在高送转预披露第二天(1月27日),金力泰涨停。 随着股价的一路上涨,4月30日,吴国政公布减持计划,计划在5月6日至11月5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不超过 2397.0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9.17%)。该计划减持数量的股票恰好是吴国政持有的全部无限售条件股份。对于减持原因,公司表示是因个人资金需求。 分红预案于4月23日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在6月4日,金力泰发布分红实施公告,登记日为6月10日。而自5月7日开始减持至5月15日,仅9天,吴国政已经减持近七成的计划减持量。 当记者问及董事长在一月份提议高送转与后期减持是否有关,上述人士表示不太清楚。 停牌 7个多月的齐星铁塔(002359)昨日披露了定增收购方案,拟以6.16元/股的价格定增约10.23亿股,募资63亿元用于收购北讯电信100%股权及投建北讯电信专用无线宽带数据网扩容项目。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调查发现,该收购方案存在评估增值过高、业绩承诺涉嫌“画大饼”。 标的估值年内增逾三倍 方案显示,齐星铁塔拟使用35.5元用于收购北讯电信100%股权,剩余募资27.5亿元用于北讯电信专用无线宽带数据网扩容项目。资料显示,北讯电信成立于2010年,主营业务为专用无线宽带数据通信及应用,向用户提供无线宽带物联、无线生产办公、多媒体数字集群、机动宽带应急通信、无线电子商务等行业信息化特色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齐星铁塔收购北讯电信估值存在过高之嫌。北讯电信在2015年发生两次股权转让,今年2月 26日,孙卓、张国光分别与赵欣签订 《关于北讯电信之股份转让合同》,约定孙卓、张国光将持有的北讯电信1.90%的股份转让给赵欣,转让价格均为1685万元,以此计算,北讯电信估值为 8.87亿元。2015年5月28日,赵欣与长安信托签订 《关于北讯电信之股份转让合同》,约定赵欣将其持有的北讯电信11%的股份转让与长安信托,转让价格为1.55亿元,以此计算,北讯电信的估值也仅为 14.1亿元。按照齐星铁塔公布的35.5亿元的评估值,标的资产估值年内增逾三倍。 财务数据显示,北讯电信在201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净利润448.62万元。而交易对方承诺,根据业绩承诺,其2015年至2017年税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4亿元、2.75亿元和4.51亿元。 “业绩一般啊,值那么高的估值吗?未来三年8亿利润能实现吗?”有投资者质疑。带着投资者的疑问,记者昨日致电齐星铁塔,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讯电信资产比较优质,今年一季度业绩一千多万,增长幅度比较大。 “行政处罚不影响定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齐星铁塔收到山东证监局行政处罚通知书,山东证监局认定公司存在信披违规及虚假记载,对公司给予警告,并对赵长水等6人进行了相应的处罚。按照规定,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不能够公开发行证券。有投资者担心,这会影响公司定增。 “被行政处罚的高管均已经离职,目前公司高管均符合非公开发行规定,因此受行政处罚不会影响公司定增事项。”该工作人员称。 记者注意到,齐星铁塔此次定增是由重组变更而来的。而为了筹划重组,齐星铁塔终止了有关收购Stonewal资源的下属子公司Stonewal矿业的股份出售协议。2014年3月4日,齐星铁塔收到Stonewal资源等通过电子邮件向公司送交的、提交给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仲裁通知,Stonewal资源等向公司要求金额不少于1.1亿美元的赔偿。而齐星铁塔2014年净利润亏损8224.78万元,今年一季度再度亏损1087.50万元。如果公司向 Stonewal资源支付不少于1.1亿美元的赔偿,将对公司扭亏造成极大的压力,公司极有可能在披露2015年年报后面临披星戴帽。那么,现在 Stonewal资源索赔案进展怎么样了?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已经聘请了律师团队进行应诉。 迪威视讯承认,主要是2014年年报披露存在问题 信披考核不合格、业绩快报不靠谱、虚增利润被处罚 迪威视讯年度财报披露连年出问题 日前,有投资者向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表示,迪威视讯2014年的信息披露被深交所考评为不及格。迪威视讯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承认,主要是2014年年报披露存在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年报披露上,2011年上市的迪威视讯一直问题不断。上市第二年起,迪威视讯每年年报都出现业绩快报“准头”太低,并触及必需致歉规定的现象,甚至为此收到深交所的监管函,更因为2010年、2011年、2012年年报虚增利润而遭处罚。 2014年信披考评不合格 “我在深交所网站上看到,迪威视讯2014年信息披露考评结果是不合格。”一位迪威视讯的投资者本周打来电话,希望了解这是为什么,对公司有什么处罚或影响。 记者登录深交所官方网站,监管信息公开中的信息披露考评显示,迪威视讯2014年考评结果确实为D,即不合格。记者注意到,2014年同样为不合格的创业板公司,包括迪威视讯在内为5家,整个深交所也只有32家。 3日,记者就投资者的疑问拨通了迪威视讯的公开电话,公司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称,原因应该是年报披露的问题。 而今年4月22日,迪威视讯发布的董事会致歉公告显示,公司2014年净利润为亏损935.80万元,相比业绩快报下降137.24%。 资深市场人士刘云峰表示,据他了解,一家公司被深交所考核为D,主要是有违反信息披露规范、定期报告存在误导性陈述、违规对外提供财务资助、会计处理存在重大差错等等。 “据我们所知不会受到处罚。至于影响上,我们也是考评结果第一次得D,不清楚会有什么影响,你最好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迪威视讯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同时,记者还向深交所咨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为不合格的评定标准,以及有无相关惩处或不利影响。深交所方面称,将交由相关业务部门处理后尽快回复。 业绩快报一年比一年不靠谱 虽然只有2014年考评结果为D,其余年份为C的迪威视讯,自2011年上市第二年起,每年都存在年报业绩快报准头不高和必须公告致歉的情况。 2013年4月23日,迪威视讯发布董事会致歉公告,原因是当年2月27日的业绩快报中预计2012年净利润为2605.69万元。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果是 1973.11万元,下降24.28%。 2014年4月29日,又因为业绩快报与实际利润相差过大,迪威视讯再次致歉。这次准头更差:预计2013年度净利润为2307.04万元,实际只有521.52万元,误差达到77.39%。 今年,迪威视讯的2014年年报业绩快报准头更偏,实际净利润较业绩快报预计低137.24%。 按照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有关财务数据和指标上,若业绩快报与实际情况差异幅度20%以上,应当在披露相关定期报告的同时,以董事会公告的形式致歉,并说明差异内容及其原因、对内部责任人的认定情况等。 从这三年来看,迪威视讯实际盈利与业绩快报的误差一年比一年大,2012年为 24.28%,到 2013年是77.39%,2014年达到137.24%。 尽管迪威视讯每次致歉公告中都表示,今后将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训,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但实际情况是迪威视讯的年报业绩快报越来越不靠谱。 “上市公司的业绩快报经过公司内部审计,准确度较业绩预告应更高。何况是年度财报的业绩报告,更应严肃对待。”刘云峰表示,交易所也要求上市公司应当确保业绩快报中的财务数据和指标与相关定期报告的实际数据和指标不存在重大差异。 宋清辉:财报频出问题应重视 因为业绩快报的问题,迪威视讯2014年和今年都收到深交所监管函。2015年受罚的原因是2014年业绩快报与2014年度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相比,净利润差异值较大;2014年是业绩快报中披露的净利润指标数值不够准确,临近年报披露前才予以修正。 迪威视讯上市前的年报也存在问题。2013年7月29日,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迪威视讯遭证监会立案调查。2014年12月30日,迪威视讯受到深圳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原因是2012、2011、2010年年报均存在虚增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的违法事实,公司被罚60万,当时相关责任人被罚5万-30万元。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昨日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对市场的健康发展、利益诸方对企业的正确判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却存在诸多问题,其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不利影响。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督管理制度对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投资者正确利用财务报表做出判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年度业绩快报是市场、中长线投资者考虑进出的重要依据,它对股价短中期都会有影响。若上司公司年报业绩快报与实际情况误差率很大,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可以此进行法律诉讼,减少损失。”宋清辉分析说。 宋清辉进一步称,“业绩快报同年报间的误差,是常见的问题,虽然上市公司可以解释为内外部审计的差异、相关部门人员工作疏忽。但是,内外部审计的结果出现如此大的误差,甚至方向性的错误,肯定还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值得当事各方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迪威视讯公告显示实际业绩与业绩快报误差过大的原因上,基本不是经营不善,而是会计处理的结果。 对于多年的财报披露问题,“相关责任人有处理,像绩效考核上会有影响。”迪威视讯工作人员承认主要是财务方面的问题,但已经纠正了,未来将避免类似问题。 浙江省国资委独资的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企业、上市公司浙江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东方)及下属子公司,日前陷入连环巨额债务诉讼官司当中,其中遭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起诉追索的涉案总金额就高达人民币1.86亿元。 7月1日,中行起诉浙江东方控股子公司浙江东方集团浩业贸易有限公司(简称“东方浩业”)的两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在杭州市下城区法院开庭。同样由中行为原告、东方浩业为被告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证纠纷和信用证融资纠纷三起案件,也已分别在杭州市下城区法院和杭州市中级法院立案受理,另行择日开庭。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东方浩业遭中行起诉的这几起经济案件,无一例外都涉及到国内一家较为有名的光伏企业——索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索日新能源”)。而就在今年的4月10日晚,浙江东方还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起诉索日新能源追讨货款、预付款及代理出口损失以及利息、违约金、其他费用等合计超过4.3亿。 7月1日的案件,原被告双方都同意调解。浙江东方董秘王俊回复本报记者称,具体案件情况以及对公司业绩是否造成影响,都以公告为准,公司不另行单独向媒体说明。 中行成最大债主 7月1日开庭的两起经济案件,一件是中行要求判令东方浩业归还出口商业发票贴现融资款本金近293.5万美元、利息35902.03美元及罚息(利息暂计至2015年3月22日,罚息自2015年4月2日起算)、律师费30000元。 中行诉称,2013年12月26日与东方浩业签订了《授信业务总协议》。2014年9月1日,又与东方浩业签订了《出口商业发票贴现协议》(应收账款保理池融资业务专用)。随后,依照东方浩业提交的3份《应收账款保理池融资申请书》,银行发放了融资款。 另一起案件是中行要求判令东方浩业归还国内商业发票贴现融资款本金4500万元、利息74.3万元及罚息(利息暂计至2015年3月22日,罚息自2015年4月2日起算)、律师费30000元。 中行诉称,也是在2013年12月26日与东方浩业签订了《授信业务总协议》。2014年8月13日,又与东方浩业签订了《国内商业发票贴现协议》(应收账款保理池融资业务专用)。随后,依照东方浩业提交的5份《应收账款保理池融资申请书》,中行向东方浩业发放融资款合计4500万元。 这两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索日新能源同为追加被告方,被中行要求就抵押物在最高额担保范围内承担担保责任。而东方浩业实际上被起诉还钱并不是超过了合同期限,而是因为在中行其他协议项下发生违约,才被中行宣布尚未归还的融资款项本息全部到期,要求还款不得起诉到法院的。 《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致电中行浙江省分行询问东方浩业违约了哪些协议项,但中行均讳莫如深,表示询问领导后回复,之后再无回应。 开庭当日,原被告双方一团和气,均同意调解,还多次互相商量,东方浩业向审判长表示,因为企业属于国企,需要领导开会签字才能签署调解书,因此需要延后几日。 浙江元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邵斌律师向本报记者表示,经济纠纷案件能够心平气和有商有量的非常少见,东方浩业和中行的案子之所以双方都很礼貌,一个原因可能是资产属于国有,和个人没有关系,另外有可能融资涉及一些见不得光的内幕,如果双方太过较真,搞不好给自己惹麻烦。 东方浩业被中行起诉的另三起案件,涉案总金额包括银行垫付的人民币2300余万、美元354余万、欧元95.5余万、律师费140000元及诉讼费用。另外还有约7000余万元的业务中行也已提起诉讼。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就浙江东方已公告的这几起案件,中行是企业最大的债主。 计提坏账近1.3亿 浙江东方遭中行起诉的经济案件中,索日新能源均同列为被告,而在4月10日晚间的公告中,浙江东方及下属多家子公司又起诉索日新能源。公告称,2014 年9月底公司已对索日新能源应收款项合计计提坏账准备1.3亿。公司将依据诉讼进展情况,待损失可预计时,按照相关制度补提坏账准备,从而可能导致公司本期或期后利润的减少。 2014年10月9日,浙江东方公告称,2012年起公司及部分子公司与索日新能源开展出口、内贸、融资租赁业务合作。受市场整体环境影响,索日新能源的业务经营出现困难,到2014年9月30日止,这些到期债权全部出现逾期,合计金额约3.88亿元,而交易对方仅提供了约2亿元的担保。 公告称,公司同索日集团进行了积极沟通和协商,探讨了各种债务清偿方案,并对原业务项下保证人的资产、其他担保资产开展了尽职调查,多次协商还款方案和敦促落实还款措施,但因债务人的诸多原因,未能取得明显成效。 浙江东方2015年一季报显示,总资产112.74亿,比上年度末增0.39%;营收近13.57亿,比上年度末降12.8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 9490万,比上年度末降32.08%;特别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70余万,比上年度末降120.49%。 融资租赁业务因较高的毛利率(超过50%),成为浙江东方较为倚重的一块业务,2014 年,东方资本全年共新增5 个PIPE 基金,募集资金13.11 亿元。有银行业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索日新能源债权的逾期对浙江东方可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中国银行几起案件的起诉,很有可能是怕受到连累。 对于计提坏账和遭中行起诉,浙江东方将怎样应对?董秘王俊向本报记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