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股海网传闻消息 → 正文
  • 02.16 周一独家:重大小道消息一览

  • 相关简介:据传: 九洲药业 定增募资8亿投到公司主营业务    九洲药业 在停牌一周后今日宣布启动定增,公司拟以29.61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702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8亿元投到公司主营业务。公司将于2月16日复牌。 九洲药业 停牌前收于33.12元/股。   公告称,此次定向增发所募集的资金将全部投入公司主业,充分利用公司积累的优质国际客户,并依托有利的政策背景,专业的人才、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团队和完善的产品质量研究体系,着力建设新药所需的原料药及高级中间体的CMO多功能生产基地和CRO/CM

  • 文章来源:股海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15-02-16浏览次数:下载次数:0 

据传:九洲药业定增募资8亿投到公司主营业务

  九洲药业在停牌一周后今日宣布启动定增,公司拟以29.61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702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8亿元投到公司主营业务。公司将于2月16日复牌。九洲药业停牌前收于33.12元/股。

  公告称,此次定向增发所募集的资金将全部投入公司主业,充分利用公司积累的优质国际客户,并依托有利的政策背景,专业的人才、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团队和完善的产品质量研究体系,着力建设新药所需的原料药及高级中间体的CMO多功能生产基地和CRO/CMO研发中心,加强公司为原研制药公司提供“定制研发+定制生产”的服务能力,与公司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互为依托,并补充流动资金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九洲药业表示,因合同定制业务国际市场的大规模转移和新药上市步伐加快,公司面临越来越多的围绕新药研发与生产的合同定制业务合作的机遇。 2011年至2013年,公司合同定制业务的销售收入由3497.5万元增长至24913.47万元,复合增长率达167%。其中,公司承接的原研制药公司为新药配套的合同定制项目中的三个合作产品已顺利在美国上市。201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5959.79万元,合同定制业务销售占比由2011年的 3.88%增长至2014年上半年的26.03%。

  九洲药业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九洲药业表示,其定制研发生产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肺癌、骨髓纤维化等的新药项目刚上市或处于临床后期即将上市,未来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梁宵途牛和同程的口水战再次爆发,而此次战火则蔓延到资本市场更为敏感的数据层面。

  2014年12月30日下午,途牛网CEO于敦德在其微信公众号(yudunde)上发布了题为《谈谈同程的价值观》的文章,从总出游人数、出游人数自动增长、排序不同,出游人数也不同、非默认出游人数增加呈现一定规律,以及评论大量抓取途牛等5大面列出证据,直指同程网数据造假。

  这也是两家在线旅游商(下称OTA:Online Travel Agent)持续交战的又一个导火索。从同程指责途牛“封杀”供应商资源,到途牛质疑同程客流量数据造假,让人不解的是,在线渗透率尚不足10%的市场上,按照同程旅游公关总监张艳红的说法:“伴随在线渗透率的提升,这个行业再多容纳两家企业都没问题。” 那么为何竞争会如此短兵相接呢?

  回溯口水战:数据造假还是“被黑”?

  根据《谈谈同程的价值观》一文,同程网2014年12月初出游人数已经达到450万;其出境游人数有按照每两个小时自动+1的规律;诡异的是,其出游人数在不同排序方式下也不相同,“同程推荐”显示是较大数字,“销量”“价格”等方式排序则缩水很厉害;在非默认排序出游人数增加规律是3的倍数;同程网评论大量直接抓取途牛网。

  不过,对于途牛的质疑,同程很快回应。

  张艳红告诉记者:“我问过我们的后台技术人员,我们的数据都是真实的,今后我们还会出具一系列经过审计的业务报告。”

  而对于“抓取途牛网站点评”的质疑,张艳红则表示:“如果造假,我们根本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在抄袭的时候还会把途牛的字样留在上面。我没有证据,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做过P图。”而途牛公关部负责人对上述回应也针锋相对表示,“同程造假证据确凿,会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数据造假的问题上,两家企业中一定有一家是说谎的,目前外界还很难从透露出的消息中得出真假。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看到在线旅游,尤其是出境游市场正在面临的激烈竞争。”

  事实上,两家企业的这场竞争早在2014年11月份即已公开上演。

  而这与上面的口水战一样,尚无从证实两家企业孰是孰非。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两家企业的战火会不断升级,尤其是一票难求的邮轮业务更是成为两家企业PK的一个焦点。

  出境游引爆OTA竞争

  让人不解的是,两家企业相安无事由来已久,战争却为何在这个阶段爆发呢?

  众所周知,OTA模式2011年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但同样是OTA,却有很多种不同的发展路径。有的专注于线上平台的发展,只提供信息或者预订服务,不提供旅行服务,或者旅行服务与第三方合作,有的则会通过投资并购获得上游旅行社的资源。还有一些原本传统的旅行社,也会通过成立自己的线上平台,进入OTA市场,最终打通O2O的模式。

  在业务模式上也各有不同,比如途牛一开始就定位于在线休闲旅游,其中出境游又是最重要的核心业务;同程虽然同样是在线休闲旅游,但此前主要定位于周边游市场,所以机票,酒店,门票成为外界认知的主要业务。

  然而,就是在2014年,同程悄然地将业务阵地向出境游市场拓展,此举直接刺激了途牛的敏感地带。一方面是供应商资源面临竞争和蚕食。另一方面,同程在出境游市场规模上的迅速发展也给途牛带来了新的挑战。同程出境游事业部CEO柳青在2014年年底向途牛公开发出的一封《挑战书》中表示:“同程旅游将用 12个月的时间从业务规模上全面超过途牛出境业务,2015年将服务超过100万人次,并且投入少于途牛。”

  说白了,同程将出境游业务的拓展伸到了途牛赖以安身立命的业务上,所以,途牛的内部人士才会告诉记者“战火已经烧到了家门口”。

  剑指资本市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境游市场上分享蛋糕的企业无以数计,市场也非常分散。张艳红就告诉记者:“仅仅是出境游的邮轮业务,2014年的数据是50多万人次,而途牛和同程加起来也不过8万多人次。”但为什么这场PK却会在途牛和同程之间上演呢?

  显然,问题的答案绝不仅仅因为两家都是江苏企业。这还要从商业模式的竞争角度来看。

  事实上,一直以来,途年的业务战略都非常清晰,在于敦德看来,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差异化的纵深战场。因此,途牛的商业模式在战略上的体现就是要专注于非标准,高客单价的出境游业务。

  显然,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帮助途牛在过去几年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同程在出境游市场的介入却打乱了其既有的战略部署,让原本的蓝海正在变成同质化竞争的红海。

  不仅如此,在外界看来,同程的商业模式并不是特别清晰,这也让其遭遇到市场质疑。比如,在两家企业的口水战伊始,就有声音质疑同程此前景区门票业务碰壁,进而战略转型出境游,尽管口水战中也有回复显示“这是业务多元化,而非战略转型”。

  “我们只要从100个用户中转化出1个用户提供出境游服务,就可以达成2015年100万人的业务目标。”张艳红表示,“途牛目前缺少导流入口,需要大量的广告,这种广告不能停,一停下来其业务肯定会受到巨大影响。”

  不过,途牛上述负责人对此说法却不以为然,“同程依靠低价门票刷无线下载量的行为,不仅不会对其产生品牌上升的积极影响,反而会因自身问题产生负面效果。同程的无线成绩和途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而对于两家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来说,针锋相对的口水战或许也有着更多的“资本”意味。业内人士就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线旅游消费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却需要企业前期的大量投入,无论是推广品牌还是导入流量,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沉淀。说白了,就是烧钱。所以在融资过程中,投资者最为看重的要么是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占有的资源,要么就是企业所能达到的业务规模或者市场份额。”

  以此逻辑来看,途牛和同程之间的“礼尚往来”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过到底谁的资源和数据更有价值,哪一个商业模式更值得青睐,这肯定不会是“口水战”能够赢回来的。

  途牛同程的“骂战”

  有消息称,途牛要求同时与自己和同程旅游存在合作关系的供应商抬高对同程的供货价格,甚至在两者之间进行“二选一”的合作。对此同程指责为“不正当竞争”,而途牛则表示“同行因为想转型出境游而自行发起的‘爆料’”。

  同程出境游事业部CEO柳青发出一封甚为“火爆”的公开信:“是谁,叫嚣传统旅行社的门市都可以关掉了,又是谁,一面压账期又一面放贷款,一牛两吃,对这么牛气冲天的企业,我们只有一个字,‘屠’!”

  途牛网CEO于敦德发布公司内部邮件,称“途牛的股价被严重低估,而且还具有流动性,要投资休闲旅游尤其是出境游的增长、在线渗透率提升的大趋势,还不如直接买途牛的股票,没有必要再去花很大力气做尽职调查、投资同程”。

 




 

  金亚科技13 日晚间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13.76元/股,合计发行8793.6万股,并支付现金9.9亿元,合计作价22亿元,收购成都天象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天象互动”)100%股权,同时拟以12.74元/股,非公开发行募集配套资金5.5亿元。公司股票2月16日复牌。

  根据方案,天象互动100%股权预估值为22.5亿元,预估值增值率1487.36%,初步商定交易价格为22亿元。天象互动目前主营业务为移动游戏的开发和运营,目前拥有包括《全民宝贝系列》、《三国威力加强版系列》、《赵云战纪》、《天天枪战》等多款卡牌类、射击类移动游戏。

  截至2014年末,天象互动总资产为2.06亿元,净资产为1.42亿元,其2013年度和2014年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59.28万元、2.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62.85万元、1.29亿元。

  交易对方承诺,天象互动2015年度至2017年度合并报表口径下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亿元、2.64亿元和3.168亿元,即累计实现净利润不少于8.008亿元。

  金亚科技表示,通过此次交易,公司将利用天象互动在移动游戏方面的研发及运营优势,弥补公司在游戏业务的内容及终端渠道方面的不足,将游戏业务从电视游戏领域拓宽至移动游戏领域,激活并放大公司的游戏资源价值,从而打造完整的游戏研发、发行、运营、游戏赛事举办、游戏主机销售等覆盖电视游戏、移动游戏的游戏全产业链,满足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体验需求,提升公司的游戏内容和渠道服务能力。

  同时金亚科技称,近期,公司正在通过控股鸣鹤鸣和,以实现收购世界级电子竞技赛事WCA永久举办方的银川圣地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拥有电子竞技赛事举办通路,以及与国内知名的电视游戏频道 GTV合作的游戏发行渠道深度结合,并通过致家视游的电视游戏平台“家魔方”切入电视游戏领域。




 

  钢银平台交易量飙升百倍被指注水股价飙升股东减持再许诺

  股价10月飙3倍上海钢联现资本“局中局 ”

  仅仅10个月的时间,主营钢铁、能源、矿业等行业信息电子商务服务的上海钢联(300226.SZ)股价涨幅超三倍,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牛股。

  2015年2月11日,上海钢联股价再创历史新高,达139元/股,这比2014年5月5日的最低点31.18元/股上涨高达300%多。

  上海钢联股价大幅上涨与其旗下公司上海钢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钢银”))投资的电商平台——钢银钢铁现货网上交易平台(以下简称“钢银平台”)交易量暴涨有着密切关系。数据显示,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份,钢银平台日交易量涨幅最高超过100倍,这引发了公司股价第一轮暴涨。

  此前有媒体报道指出,钢银平台交易量被注水。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提供的材料也显示,钢银平台通过“走单”、控制大客户、亏本拉升销量来增加自身的交易量。

  记者还发现,在上海钢联股价第一轮大涨的情况下,公司两大股东在2014年6月份顺利进行了第一轮减持,共计套现5.73亿元左右。而在两大股东12月份再度抛出减持计划并表示减持资金投入到上海钢银和电商生态体系,未来将相应的股权再卖给上市公司时,再次刺激上海钢联股价第二轮上涨。这无疑为两大股东能在第二轮实现高位减持做了很好的铺垫。此轮减持计划,即使按照每股100元减持价格计算,公司两大股东也可再套现10亿元。

  子公司交易量被指注水

  2013年,上海钢联通过控股子公司上海钢银推出钢银平台,钢银平台为钢厂、流通企业、终端用户提供第三方网上交易服务。

  钢银平台网站显示,2013年11月5日,钢银平台成交量只有1118.24吨,2014年7月17日,其成交量已经高达6.75万吨。随后成交量数据节节攀升,10月13日,成交量上升至7.39万吨,10月21日成交量更是报收于11.81万吨。

  也就是说,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份,钢银平台日成交量涨幅高达106.36倍。

  曾有媒体报道称,钢银业务员通过与同行置换撮合底单、向同行或者钢贸商购买、将不符合要求的底单修改三种手段来虚增撮合交易。

  对此,上海钢联在2014年8月份回应称:钢银平台公布的交易量为撮合交易量与寄售交易量,不包括委托采购业务量,钢银平台已开始由撮合交易向寄售模式发展,自2014年5月底以来,钢银平台在江浙沪地区推出了寄售模式,业务量快速上升,大宗商品交易中,撮合交易主要是电商平台吸引用户的手段,寄售业务量是未来电商平台竞争中的主要指标。

  寄售模式是指生产商或钢贸商委托钢银平台进行在线销售,货物交易、货款支付、提货、二次结算等环节都由钢银平台全程参与。寄售模式下由公司向客户收取货款,并向客户开具发票,因此其交易额计入公司营业收入。

  上海钢联2013年三季报显示:2014年6月至9月,钢银平台的日均寄售量分别为1400.89 吨、3219.77 吨、6066.65 吨、1.3万吨,月度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0.07%;截至10月21日,钢银平台10月的日均寄售量达到了2.18万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在上海钢联的回复中,并没有提及媒体报道的虚增撮合交易情况是否属实。

  业内人士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钢银平台通过平价“走单”、控制大客户、亏本拉升平台销量来增加自身的交易量。

  一家钢贸经销商表示,钢银平台通过平价走单给客户返利。“比如我们跟客户已经签订好一笔单子,钢银知道后跟客户说,这笔账款如果从他们平台走一下,每吨可以给客户返利3元,直接抵扣货款,然后钢银再跟我们买货,我们再发货给客户。”该钢贸经销商称。

  “这种单子买卖方都有长期合作关系,钢银只是做通道走账,说白了就是人家单子已经签好了再绕道走一遍它的平台入账,这种交易完全就是为了冲业绩,唯一作用就是通过虚假收入,提高平台成交量和当期业绩。”有钢贸圈人士分析道。

  对于上述情况,上海钢联董秘胡晓纯对记者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发现上述提及的会员违规交易情况的存在,如公司发现违反上海钢银《交易规则》的行为将会立即进行查证,一经证实,将对相关交易会员、人员进行严肃处罚。

  此外,上海钢银还被指通过控制大客户,将对方交易量纳入公司平台成交量中。

  上海钢联201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第二大客户为上海都来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都来”),报告期内发生金额1.67亿元。

  对于上海都来的情况,胡晓纯指出,上海钢银的员工均经过规范的人事录用程序并签订劳动合同,上海钢银的部分员工曾供职于上海都来,系钢贸人才的正常流动,上海都来是钢银平台的交易客户之一,钢银平台与其的结算方式与平台上的其他交易客户均一致,不存在特殊情况。

  记者获得的资料还显示,2014年7月,钢银无锡公司从无锡市兆顺不锈中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兆顺”)代理了一批中板生意做寄售,每月2万吨的量。

  “无锡兆顺每吨给钢银返利30元,钢银返利给批发商1000吨以下每吨返利10元,1000吨以上每吨返利20元,给业务员返利5元。”前述钢银员工表示。

  一位钢贸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30元的钢厂返利,减去10~20元批发商返利,5元业务员返利,5~10元的增值税和资金利息,再加上人员、办公、资金等方面的成本,这笔业务完全是亏损的。”

  在谈及无锡兆顺的业务,胡晓纯表示,公司确与无锡兆顺有合作,合作模式是公司帮助其寄售,并非买断货物赚取差价,所以公司并不承担期间的钢材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帮其卖货后会有销项税,结算时兆顺会给公司开具进项税票,抵扣相应的进项税后,有增值部分才有增值税,因此,上述所提及的算法是不准确的。

  估值、股价双升

  随着钢银平台交易量的增加,上海钢银的注册资本也在不断增加中。

  2014年1月份,上海钢联拟与上海贝领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贝领投资”)、龚瑞丽、崔建华、陈永福共同增资上海钢银。上海钢银的注册资本拟从1.5亿元增加至2.5亿元。增资后,上海钢联仍有上海钢银注册资本的60.14%。

  2014年5月份,上海钢银拟在当时股东中按出资比例增资扩股,增资完成后,上海钢银的注册资本增加至3.26亿元。

  2014年7月24日,上海钢联再次公告称,上海钢银拟新增注册资本金额1.5亿元。其中,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投资”)拟出资人民币2.5亿元认缴上海钢银新增的注册资本1.25亿元;自然人朱军红拟出资人民币5000万元认缴新增的注册资本2500万元。

  本次增资完成后,上海钢联对上海钢银的持股比例为44.21%,仍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兴业投资占上海钢银注册资本的26.25%; 朱军红占上海钢银注册资本的5.25%。

  上海钢联2014年半年报显示,兴业投资和朱军红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分别为30.09%、6.22%,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其中,朱军红也是上海钢联的董事长、总经理。

  不过,随着钢银平台交易量的上涨和上海钢银的注册资本不断增加,上海钢银的估值也在成倍增长。

  “2014年年初以来,钢银电商日交易量由2014年2月17日的首次破万吨增长至目前的7万吨, 上海钢银的估值也不断提升,在2014年1月份和5月份的两次增资中,公司估值从成立之初的1.5亿增长至4.89亿元。现阶段钢银的经营主要依靠资本金的融资服务收入,本次增资之前,钢银用于融资服务的资金共约5.4亿(包括1.5亿授信) ,本次增资后,用于融资服务的资金规模提高至约8.4亿元,将明显提升钢银融资服务环节的收入。”在点评上海钢银2014年7月份增资时国海证券分析师孔令峰认为,公司估值由4.89亿元增长至9.52亿元。

  随着钢银平台交易量暴涨和上海钢银估值的不断增加,上海钢联的股价也开始了大涨。

  2013年11月1日,上海钢联股价收盘于21.84元,随后节节攀升,至2014年7月4日,公司股价涨至每股42.57元。

  此后,公司股价上涨势头不减。至2014年12月5日,公司股价涨至每股85.48元高点,相对于2013年11月1日的收盘价,涨幅高达近3倍。

  一位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从上述情况来看,钢银平台交易量的暴涨无疑是市场资金看好上海钢联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上海钢银的几次增资以及其估值的翻倍,更是助推了这种情绪,在此情况下,公司股价暴涨也就不难理解。

  业绩难看谋融资

  上述券商人士对记者指出,上海钢联股价的上涨,对于公司顺利完成定增来缓解资金压力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护航利器”。

  电商是个烧钱的行业,随着对钢银平台的投入,公司的资金也较为紧张。

  上海钢联201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当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8亿元,相对于2013年同期的1.1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对此,公司的解释为上海钢银本报告期内获得两次增资,增资款项主要用于委托采购服务业务,钢材采购与客户提货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间隔。

  2015年1月22日,上海钢联公告称,根据经营发展的实际需要,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拟向控股股东兴业投资及其关联方申请借款额度人民币两亿元, 该借款额度在有效期内可滚动使用,有效期为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三年内有效。借款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计息方式按照借款实际使用天数计息。

  同日,公司公告称,上海钢银因业务规模扩大和经营发展需要,拟向银行申请人民币15亿元循环贷款的综合授信。公司拟同意为上海钢银申请上述银行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该15亿元的担保额度在有效期内可滚动循环使用,有效期为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之日起不超过三年。

  而在此之前,公司已经发布了定增方案,希望以此来缓解资金压力。

  2014年9月份,上海钢联称,公司拟向不超过5名投资者发行不超过 2500 万股(含 2500 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电商区域分中心项目以及归还银行贷款。

  在谈及募集用途时上海钢联表示,为了支持公司实施构建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生态链的战略, 通过高效的互联网创新模式,实现线上交易与线下服务的有机联动,让钢铁交易更高效、更便捷,上海钢联拟通过募集资金投资 4.5亿元,在华东地区以外设立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北以及西南6家电商区域分中心。

  此外,1.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贷款合计2.67亿元,如果募集资金到账晚于贷款到期日,公司将申请该项贷款延期,或者归还类似的其他银行贷款的方式来保证募集资金的使用。

  有市场人士对记者指出,上海钢联2014年上半年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43.03万元,同比下滑113.43%,在此数据下,如果钢银平台的交易量没有“惊艳”的表现,则公司的定增要获得市场认可显然难度很大。在钢银平台的交易量暴涨及上海钢银股东不断增资的情况下,上海钢银估值成倍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上海钢联股价也在不断创出新高,这样公司的定增就能顺利获得市场的认可,公司完成定增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可以说是护航公司定增最好的 “利器”。

  “股价是由资本市场决定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会对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价值,做出投资决策。”在谈及公司股价上涨和融资时胡晓纯说,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公司一系列筹措资金的计划是为了大宗商品电商生态体系的发展,公司所提出的筹资计划与高速成长的业务发展情况相适应。

  股东减持再许诺

  伴随股价的暴涨,上海钢联两大股东也开始了减持之旅。

  2011年6月份登陆资本市场的上海钢联首发解禁股在2014年6月份已经开始上市。解禁后,公司两大股东兴业投资和朱军红很快开始减持。

  从2014年6月10日至6月18日,上海钢联第一大股东兴业投资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151.8万股,减持获得资金共计为4.76亿元左右。2014年 6月10日至6月11日,公司第二大股东、董事长、总经理朱军红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48.6万股,减持获得资金约0.97亿元左右。

  两大股东的减持计划仍在继续中。

  2014年12月25日,上海钢联公告的《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的公告》(以下简称“减持公告”),兴业投资计划未来6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量不超过842.59万股;同期,朱军红计划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242.42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投资和朱军红都在《减持公告》中给出了诱人的承诺。

  兴业投资表示:上述减持资金60%计划用于增资上海钢银,并将承诺将所持全部上海钢银的股权托管给上海钢联,托管期满或托管期满前当上海钢联提出要求时,将所持有的上海钢银股权全部转让给上海钢联,每股转让价格为本次增资上海钢银的每股定价加同期银行贷款利息,支付方式为上海钢联支付现金或发行股票购买。

  此外,40%的资金计划投入电商生态体系中的仓储、物流等板块,并承诺未来在合适时机或上海钢联提出要求时,将所持有的该部分权益通过合适方式转让给上海钢联,转让股权的数量、价格在公允作价的原则下由双方平等协商确定。

  朱军红表示,本次减持所得资金的税后净额将全部用于支持上海钢联电商生态体系的发展,计划投入电商生态体系中的仓储、物流等板块,并承诺未来在合适时机或上海钢联提出要求时,将所持有的该部分权益通过合适方式转让给上海钢联,转让股权的数量、价格在公允作价的原则下由双方平等协商确定。

  两个股东的承诺,减持不但没让上海钢联的股价下跌,反而再次引发了公司股价上涨高潮。

  从2015年1月5日至2月10日,公司股价从56元低点上涨至130元高点,涨幅又达132.14%。

  数据显示,兴业投资在2014年12月29日、30日减持公司股份62.5万股,减持均价为每股60.3元左右,减持获得资金约0.38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至2014年6月28日前,兴业投资还可减持780.09万股,朱军红还可以减持242.42万股。

  如果按照每股100元的减持价格计算,则兴业投资最多可套现7.8亿元,朱军红最多可套现2.42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兴业投资、朱军红此次减持所做承诺,是公司股价上涨的重要推手,也为两大股东能在高位减持做了很好的铺垫,但届时两大股东肯定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还可以从股权转让中再赚一笔。

  其进一步指出,从钢银平台交易量暴涨——连续增资上海钢银——上海钢银估值翻番——股价第一轮上涨——股东第一轮减持——定增募集资金——股东公布第二轮减持计划,并承诺将相应的股权再卖给上市公司——股价再次上涨,从这些逻辑链隐约可以看出,上海钢联两大股东围绕上海钢银及钢银平台在做一个资本布局,就目前情况来看,两大股东第一次减持很顺利,第二轮减持也有望在高价位进行,可以说公司两大股东是这个逻辑链中最大受益者。

  “控股股东及董事长为了支持公司抓住发展机遇,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上海钢银及其他点上生态体系板块,控股股东及董事长于2014年6月减持所得资金已经投入到公司电商生态体系中,该事项已通过审议程序并实施完毕,为2014年公司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胡晓纯在谈及公司股东减持时表示,2014年12月所发布的股东减持计划公告中所披露的事项尚未实施,两大股东为支持公司的发展所投资的项目也将承担一定风险,实施时需提交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关联董事、关联股东均需回避表决,也就是完全交于非关联股东投票决定,相信公司的股东会做出最有利于公司、有利于公众股东利益的决定。

  其进一步指出,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融资安排,公司的电商生态体系有望得到进一步夯实,对公司快速占领市场份额、扩大钢铁电商领先优势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有市场人士指出,随着上海钢联股价的暴涨,业绩能否如期上涨?否则投资者难免高位接盘者。

  澄而不清背后

  海通证券2014年5月的研究指出,公司以2 亿元短期借款、51%的负债率、3 亿元左右现金维持一家1000 多人、未来日均钢铁交易量有望达到10 万吨甚至更多的公司,难度可想而知。公司目前2013 年PE约270 倍,大规模增发融资时机完美,可以极大限度解决公司的发展问题。同时,竞争对手找钢网在去年底C轮融资即拿到近2.2 亿元、欧浦钢网年初上市募集5.4 亿元、物产中拓非公开增发募集近8 亿元,若公司能抓住创业板再融资的机会,将极大程度地缩小与竞争对手在资金上的差距。




 

  海润光伏(600401)高层导演的大戏近段时间出尽了“风头”。先是几名重要股东提议年报进行 “10转20”的分配,然后又是重要股东减持并进行短线交易。如今,公司终于尝到了自己酿的苦果。周五晚间,海润光伏公告称因涉嫌信披违法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

  预亏前大手笔减持

  今年1月23日,海润光伏发布公告称,基于未来发展需要,该公司前三大股东杨怀进、九润管业、紫金电子提议2014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每10股转增20股。“公司截至目前生产经营正常,基本面未发生变化。”公司在上述公告中表示。

  随后,公司二股东江阴市九润管业在1月27日到1月28日累计出售公司股票7844.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8%,累计买入公司股票20万股 (将“卖出”误操作成“买入”),占公司总股本的0.01%。本次变动后,九润管业合计持有公司股票3589.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8%,减持套现约6.9亿元。

  1月30日晚间,海润光伏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4年年度亏损8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2.02亿元。此前大幅减持的九润管业实际控制人恰是海润光伏的董事任向东。任向东是海润光伏前一任董事长。根据证监会于2007年4月5日发布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前10日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北京一位律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董事的行为涉嫌内幕交易。

  监管层已启动调查

  对于海润光伏股东的违规情况,本报曾进行多次报道,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有投资者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已经向证监会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中心进行了举报。

  2月13日晚间,海润光伏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江苏证监局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同时,证券监管机构已对相关主体在公司股东提议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前后是否涉嫌内幕交易启动核查。

  海润光伏表示,公司若因此立案调查事项触及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13.2.1条规定的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况,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后,公司股票交易30个交易日。交易期满后,公司股票将停牌,上交所将在15个交易日内做出暂停公司股票上市决定。

  同日海润光伏发公告对上交所问询函进行回复。海润光伏表示2014年度大幅亏损主要原因包括:四季度毛利约为-2000万左右;三项费用约4.7亿左右及减值3.5亿,同时经核查,YANGHUAIJIN(杨怀进)、九润管业和紫金电子等相关股东在减持、提议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时均不知悉公司2014年度业绩相关情况。公司股票将于2月16日复牌。




 

  昨日晚间,珠江钢琴(002678)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珠广传媒与北京合润传媒签订了《影视剧投资及品牌内容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影视剧投资及品牌内容整合营销上进行项目合作,合作期限为2年。据了解,合润传媒是国内主要的影视植入广告公司之一,2013年11月,A股影视龙头华策影视(29.550, 0.95, 3.32%)(300133)出资1.04亿元收购了合润传媒20%的股权。

  根据协议,合作期限内,由双方共同甄选项目,针对最终确定进行投资项目,由双方共同进行影视剧项目投资。公告表示,此次战略协议的签订有助于公司拓展文化影视传媒业务,深化文化产业战略布局,加快向综合文化企业的战略转型。




 

  *ST中毅(600610) 刚刚提出的一项收购计划由于上交所的监管出现了波折。公司拟收购江西立成景观建设有限公司(江西立成)51%股权的计划在受到上交所关注后被确认为属于重大资产重组,因此将接受更多的审核。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江西立成在本次收购前刚刚完成巨额增资,且资产构成主要为刚刚注入的苗木存货。另外,江西立成的评估报告中还存在明显差错。

  收购计划遭上交所监管关注

  根据2月10日的公告,*ST中毅计划收购吉安市万源泰投资有限公司(万源泰)持有的江西立成51%股权,定价为1.63亿元。公司称,这一计划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等股东大会通过就将实施。但仅仅是两天之后,公司又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5年2月11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工作函(上证公函2015-0120号),要求公司对照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公司2013年底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指标,说明本次交易是否为重大资产重组。

  公司在对照规定后改口称,该事项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将履行法定程序,并聘请专业机构根据监管要求出具本次交易需要的相关文件。鉴于有关事项工作量较大,公司的该项计划可能会延时。

  拟收购资产刚刚巨额增资

  资料显示,江西立成在本次收购前刚刚发生了几次重大变动。

  2014年12月26日,江西立成吸纳安福盛世鼎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安福盛世鼎)为公司新股东。由此,公司注册资本由2018万元增加至32000万元,增加注册资本29982万元由股东安福盛世鼎以其持有的苗木资产于12月30日认缴。

  就在安福盛世鼎以苗木资产认缴增资的12月30日当天,安福盛世鼎就将其持有的93.69%股权作价29982万元,全部转让给万源泰。几天后,万源泰又准备将江西立成51%的股权卖给*ST中毅,但由于上交所的监管关注遭到拖延。

  资产主要由存货构成

  根据公告,万隆(上海)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于1月8日-1月12日根据资产基础法对江西立成进行了评估,认为江西立成的评估值为3.4亿元。在这一评估值的基础上,上市公司与万源泰达成协议,确定本次收购交易价格为人民币16320万元。

  根据该份评估报告,于去年底刚刚被火线注入的苗木资产占比极重。报告显示,江西立成的总资产为4.19亿元,净资产为3.28亿元,而存货高达3.7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89%。3.73亿元存货中,有3.6亿元为消耗性生物资产。所谓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公司现有的苗木,包括樟树4066 株、桂花7814株、罗汉松9711株、其他52964株,共计74555株苗木。而评估包括7.46万株苗木在内的所有资产,评估机构只花了5天时间。

  记者在查阅该份评估报告时,发现该报告有多处细节存在明显差错。例如,在报告书第10页第一段有这样一段话:“原注册资本为人名币 528.00万元,实收资本为人名币528.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为人名币472.00万元,由戴桂凤于2007年7月12日前以货币形式一次缴足。” “人民币”被写成了“人名币”。

  收购资产市盈率69倍

  公告显示,江西立成2012年、2013年、2014年净利润分别为-10.67万元、160.3万元、463.18万元。按照江西立成51%股权估值1.63亿元来看,此次收购的市盈率为69.09倍。同为苗木类的上市公司,东方园林的市盈率为36.7倍,而棕榈园林的市盈率为36.5倍。

  收购公告中,*ST中毅并未对江西立成未来的业绩进行预测,万源泰对江西立成也没有任何业绩承诺。

  2月12日,记者就江西立成突击注入资产、存货占比高等问题致电上市公司,工作人员以董秘不在为由只接受了采访提纲,但截至记者发稿前,大众证券报与财信网仍未收到公司答复。




 

  一笔近500万元的大卖单以偏离市场价格近9%的价格突然卖出,而后股价又被迅速拉回至正常价位。昨日东方海洋盘中的一记“乌龙指”便送出了逾70万元的红包,而对于“乌龙指”背后的原因,市场则出现诸多猜测。

  股价振幅瞬间近9%

  在昨日出现“乌龙指”之前,主营水产加工的东方海洋股价走势一直较为平稳。公司股票在集合竞价阶段成交并不活跃,昨日的首笔开盘成交数量仅为 218手,市值约29万元,而开盘价则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相同,为13.31元/股。开盘后公司股价出现小幅冲高,并在涨幅约2%处做盘整,期间成交量未有明显放大。然而,在10时04分的时候,当时股价为13.48元/股、涨幅为1.28%的东方海洋突然出现两笔上千手的大卖单,且成交价格在12.3元附近,偏离此前市场价格近9%。

  东方财富通软件显示,在10时04分左右,分别在12.32元/股和12.35元/股的位置成交了2000手和2086手,成交金额约504万元。而后,公司股价便迅速被拉升至正常市场价位13.37元/股附近,而接盘方瞬间盈利近9%,浮盈达40余万元。更让投资者意想不到的是,在大约20分钟后,公司股价开始出现拉升,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收于14.13元/股,上涨6.16%。而这意味着捡到红包的神秘接盘方一日浮盈逾70万元,单日收益率高达13.9%。

  投资者质疑利益输送

  “明显的利益输送,呼吁证监会严查”、“老鼠仓太明显了吧”,多位投资者在股吧中对于东方海洋的诡异走势提出了质疑。

  “昨日东方海洋的个股成交量并不活跃,分时成交金额以数十万元的为主,而突然出现的500万元大卖单肯定不是散户所为,不排除在低价有接盘方早已挂好钓鱼单等待接货。”北京一位私募人士做出了如此猜测。同时,该私募人士还对出现异常后公司股价的大幅拉升提出了质疑。“在瞬间暴跌后公司股价出现的拉升行为也很可疑,可能是送红包方在为接盘方扩大收益,因而涉嫌利益输送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不同于上述投资者及业内人士的质疑,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则认为“乌龙指”很有可能是由下错单而引起的。“错单的概率比较大,因为主力资金在盘中要实现低位送红包存在很多的不可控性。”王智斌如是说。

  可能存在市场操纵

  除对盘中出现的“乌龙指”涉嫌利益输送进行质疑之外,有业内人士还质疑“乌龙指”的制造方存在操纵市场的行为。“巨震后的股价上涨很可能是错单方为了减少损失而做的拉升,那么很可能涉嫌操纵股价。”在南方一位基金经理看来,在“乌龙指”之后东方海洋股价的上涨很可能存在操纵市场的嫌疑。而这就损害了一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因为有些投资者很有可能受到盘中异常卖单的影响而选择卖出公司股票,从而影响到了其投资决策。

  而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公司股价后期的拉升与盘中的突然暴跌应该有联系,很可能有资金在操纵股价。




 

  贾跃亭回归之后,乐视网股价接连大涨。昨天,乐视网收盘价为77.17元,与去年12月23日低谷时的28.20元相比,大涨近149%。按照昨天的收盘价计算,乐视网总市值约为649亿元人民币,超越奇虎360,成为市值仅次于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网易、唯品会的第七大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

  乐视网公关部员工对网易科技表示:股价大涨或因利空散尽,乐视未来的发展将在电视、手机、汽车等业务的带领下步入正轨。

  这或许意味着:半年多以来盘旋在乐视网头上的疑云正在散去。上月初,即有内部人士透露:“消失”良久的贾跃亭已回公司正常上班。2月6日,贾跃亭亦现身乐视网在2015年举办的首场投资者交流会上。此前,乐视还频频发布利好,宣布进军汽车、手机等多个业务领域。

  接受网易科技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摆脱政治传言对乐视来说是好事,作为一家商业公司,乐视网的浮沉都应交给市场。

  不过,对于乐视旗下的电视、手机、汽车等业务的前景,不少受访者表示了担忧:贾跃亭虽然回来了,但乐视要想在主营业务上有所突破并不容易。

  超级电视前途未卜

  乐视网不久前宣布:2014年超级电视的销量已破150万台。贾跃亭此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则表示——2015年乐视计划销售超级电视300-400万台,2016年700-800万台,并称“要用三年时间进入电视行业的第一阵营”。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数据,2014年全年电视销量榜单中,海信、TCL、创维位列前三,数量分别为800万、650万、630万台,乐视以150万台的销量位列第六。如果贾跃亭的计划进展顺利,乐视将在2016年进入电视行业的前三名。

  就像小米手机凭借互联网玩法,顺利杀入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并超越酷派、中兴、华为等老牌手机厂商一样,乐视也想以互联网内容和体验为切入口,杀进电视行业并占据重要一席。

  乐视电视和小米手机一样,同样走高性价比路线。小米手机的成功已让外界看到这种先占规模再谋利润的打法的精妙之处。倘若乐视真能拿下电视行业,未来随着规模增长带来边际成本的降低,以及推出中高档位机型,都能为其带来盈利机会。

  贾跃亭曾对笔者表示,“硬件三年不许赢利,这是我们的策略性亏损。”在他的计划里,电视赢利的另一个点在于其作为入口为乐视网内容带来的用户付费机会。(注:电视作为乐视内容入口?广电答应吗?)

  迄今为止,乐视电视的累计销量已破180万台(2013年约30万台)。在理想状态下,每个用户缴纳490元年费,每年一共能为乐视带来近9亿元收入。如果电视销量继续增长,这一数字将更加庞大。即使最终保持一定的转化率,也能带来可观的收入,且可以年年持续。

  中国用户不愿意为内容付费,但在互联网电视上也不一定如此。除此之外,电视广告、应用商店分成也都是不错的盈利点。

  不过,在畅想美好前景之前,乐视必须保证电视销量的持续增长。从30万到150万,乐视的秘密在于其拥有大量版权内容,手握5000部电影、10万集电视剧,亲子、体育节目同样储备丰厚的乐视确实在内容上要比很多对手更胜一筹。这一优势加速了乐视的终端销售。

  不过,互联网电视行业的主管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互联网视频通过电视进入客厅的态度似乎还不明朗。去年7月乐视盒子遭下架,到今天仍未上架。盒子政策如此,电视究竟会不会区分对待,广电总局一直未置可否。乐视电视想大卖,未来还得看监管部门的脸色。

  阻挡乐视前进的对手也可能是小米。虽然后者2014年的电视销量仅为30万台,但雷军选择了内容端合众连横的方式,与爱奇艺、优酷达成了合作。类似小米一样的终端厂商倘若都能采用类似方式,弥补内容短板,达成统一战线,乐视的封闭生态将有可能遭受挑战。

  总之,乐视电视能否一骑绝尘,监管、竞争的不确定性还很难预测。

  手机、汽车远水难止近渴

  小米玩电视,乐视玩手机。小米玩电视玩不过乐视,乐视玩手机也一定不是小米的对手。基因如此,资源如此。

  不过和小米主动进攻不同的是,乐视推手机有点防御的味道。

  玩具手机汽车,贾跃亭回归前后,乐视网新品不断,但惟独没有电视。一家以电视为主业的企业半年多不发布电视新品,却去做玩具、手机、汽车,贾跃亭有他的无奈和苦衷。

  除了靠新概念炒作股价、支撑现金流之外,乐视也确实需要一条新的业务线弥补乐视电视的空窗期,为外界讲一个未来。

  乐视手机便应运而生。

  不少人质疑,手机行业红海一片、鱼龙混杂,贾跃亭做手机就一定能做得过英语老师?

  其实,乐视在电视和盒子等产品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供应链资源和经验,乐视商城也已成为暂露头脚的电商渠道,乐视网的营销团队实力也可谓强大。所以,乐视做手机并非从零开始,不会像外界想象的一样没有头绪。

  原联想集团副总裁、MIDH中国业务部总经理冯幸的到来或许更让乐视手机变得靠谱点。据称,乐视手机研发团队的规模已达1000多人。

  贾跃亭最近在微博频繁发布手机话题,乐视手机的公关团队也一直在招兵买马,想必手机亮相时间不会太长。不过,考虑到乐视紧迫的现金流,相信乐视手机不会跟小米比底价,而会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从而良性发展。当然,也有可能继续延续期货模式,有价无市,换取时间去更新迭代。

  与手机一道,乐视的电动汽车项目也已在计划之中。

  上月底,乐视向外界发布了造车的阶段性成果——第一套智能汽车UI系统,这被汽车行业解读为乐视启动造车计划的前奏;乐视汽车业务负责人吕征宇此前则表示,乐视计划招聘更多人才以加强现有大约260人的电动汽车项目团队。

  看得出,乐视已把汽车当做长期投资项目。但谈“颠覆”似乎为时过早。汽车与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不同,结构更为复杂,对技术积累的要求更高,且造车是重资产模式,缺钱的乐视未必玩得转。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给乐视泼过冷水,他说:“互联网造车是在开玩笑,只是一个概念和炒作而已。互联网并不具备颠覆(汽车行业)的条件,连自己的硬件设备都改变不了,怎么能改变汽车的设备呢?”

  唯一可能是乐视自己不造车,只和汽车厂商合作,就像手机品牌商去深圳找代工厂一样。

  无论如何,乐视做手机和汽车不会一帆风顺。但远水难止近渴,在电视业务前景不太明朗之际,手机和汽车又给了贾跃亭一次“颠覆”世界的机会。

  他需要再次证明自己。




 

  金亚科技13 日晚间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13.76元/股,合计发行8793.6万股,并支付现金9.9亿元,合计作价22亿元,收购成都天象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天象互动”)100%股权,同时拟以12.74元/股,非公开发行募集配套资金5.5亿元。公司股票2月16日复牌。

  根据方案,天象互动100%股权预估值为22.5亿元,预估值增值率1487.36%,初步商定交易价格为22亿元。天象互动目前主营业务为移动游戏的开发和运营,目前拥有包括《全民宝贝系列》、《三国威力加强版系列》、《赵云战纪》、《天天枪战》等多款卡牌类、射击类移动游戏。

  截至2014年末,天象互动总资产为2.06亿元,净资产为1.42亿元,其2013年度和2014年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59.28万元、2.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62.85万元、1.29亿元。

  交易对方承诺,天象互动2015年度至2017年度合并报表口径下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亿元、2.64亿元和3.168亿元,即累计实现净利润不少于8.008亿元。

  金亚科技表示,通过此次交易,公司将利用天象互动在移动游戏方面的研发及运营优势,弥补公司在游戏业务的内容及终端渠道方面的不足,将游戏业务从电视游戏领域拓宽至移动游戏领域,激活并放大公司的游戏资源价值,从而打造完整的游戏研发、发行、运营、游戏赛事举办、游戏主机销售等覆盖电视游戏、移动游戏的游戏全产业链,满足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体验需求,提升公司的游戏内容和渠道服务能力。

  同时金亚科技称,近期,公司正在通过控股鸣鹤鸣和,以实现收购世界级电子竞技赛事WCA永久举办方的银川圣地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拥有电子竞技赛事举办通路,以及与国内知名的电视游戏频道GTV合作的游戏发行渠道深度结合,并通过致家视游的电视游戏平台“家魔方”切入电视游戏领域。

 ☟问题反馈 ☞┄┄┄┄┄┄┄┄┄┄→收藏资源:

02.16 周一独家:重大小道消息一览

  • 下载资源所需积分

    0

  • 当前拥有积分

    0

上传会员: 
股海网
文件大小: 
Bytes
上传时间: 
2015-02-16
下载积分: 
-
免责声明: 
请仔细阅读并同意后才能下载
本附件为用户分享上传,股海网没有对文件进行验证,不能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下载资源能正常安装和使用,且下载后扣除的积分无法退还,除非您充分理解并完全接受本声明,否则您无权下载。
本站对提供下载的软件、指标、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本附件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得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如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参看 《股海网侵权处理流程》《股海网免责声明条款》
点击下载无反应时,更换主流浏览器重新登录操作,如360浏览器、Edge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个别浏览器有不兼容现象。
勾选以下表示您已经阅读并同意以上声明才能下载本文件,扣除积分无法退还!
我已阅读所有条款规定, 请点我同意 所有条款内容!我自愿下载!
提示:如下载失败,请点关闭刷新此页面或提交问题反馈给管理员→
关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合作 - SiteMap - TOP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ICP许可证:湘B2-20210269 湘ICP备09016573号-10 湘公网安备43108102000040号
Copyright © 2021 铭网科技,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