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深度”不容忽视
-
相关简介:晨报记者 张佳昺 设想一下,假如你突然有了特异功能,可以提前欲知A股某只股票明天的收盘价,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提前确定当前买入并持有至明日收盘是否有盈利,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一颗投资界的未来巨星就将冉冉升起,世界首富的宝座很快就将为你所拥有了呢? 很可惜,即使你有如此神奇的特异功能,你恐怕依然难以借此投资交易成为世界首富,因为 “市场深度”将成为你首富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什么是市场深度 即使你已经参与股票投资许多年了,也许“市场深度”(MarketDepth)对你依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
文章来源:择股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09-09-05浏览次数:
晨报记者 张佳昺
设想一下,假如你突然有了特异功能,可以提前欲知A股某只股票明天的收盘价,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提前确定当前买入并持有至明日收盘是否有盈利,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一颗投资界的未来巨星就将冉冉升起,世界首富的宝座很快就将为你所拥有了呢?
很可惜,即使你有如此神奇的特异功能,你恐怕依然难以借此投资交易成为世界首富,因为 “市场深度”将成为你首富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什么是市场深度
即使你已经参与股票投资许多年了,也许“市场深度”(MarketDepth)对你依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毕竟这是一个普通散户无须考虑太多的问题,但是伴随你资金量上涨,这又是一个你无法回避的问题了。
所谓“市场深度”,就是某交易品种可以推动其价格出现一定幅度变化的订单数量。如此解释也许比较抽象,那么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某A股上一笔交易价是21.00元,目前卖一档挂着21.00的卖盘10万股,同时卖二档挂着21.01元的卖盘5万股。如果我们要让此A股的价格突破21元,比如上跳至21.01元,那么我们就必须以21.00元的买单将所有的10万股的卖盘全部买下来,同时至少再以21.01买入100股才能够将其股价推高至21.01元。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认为针对此时此刻此股票上升1个单位的市场深度是10万股。
当然,针对不同的需求,市场深度的度量标准也不一样,譬如可以在上面方式的基础上将卖一至卖五的总量视作市场深度,甚至对于一些长线资金而言,可以将一个交易日的成交额视作市场深度。
有摩擦力的市场
那么,为什么市场深度概念不容忽视,甚至对于大资金至关重要呢?关键就在于,投资市场是一个有摩擦力的市场。摩擦力是一个物理概念,这里只是一种借用,其实代表的是你的投资行为对于投资市场是否存在影响力。对于资金量很小的散户而言,一般可以将投资市场视作一个无摩擦的市场,因为他们的成交额甚至可能大大小于买一或者卖一的挂单量,因此他们的成交根本不会对价格造成影响,而他们的买入卖出行为也是见价即可成交,不用有额外的顾虑。
但是,伴随资金规模上升,由上百万元向上千万元进军,进而由上千万元向上亿元进军的过程中,你就会渐渐发现原来市场充满了摩擦力——尤其是那些总流通市值较小且交投不太活跃的市场,即时的买一和卖一量根本无法满足你的操作需求,你的小小操作就可能影响股价的波动,要想不过分影响市场,你的一笔买入或卖出指令就必须分散成一个个小单分别发出,利用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对于普通投资者,若是想体会一下投资市场的摩擦力,不妨选择一些交投很是清淡,每天成交额也许只有数十万数百万元的债券品种进行一下尝试,这些品种堪称是微缩版的市场深度实验室——对于大资金而言,类似的情况同样面对,只不过无论是自有资金规模还是市场成交规模,都有相当比例的放大而已。在这些债券市场交易,你会发现即使你买入十几万元的债券,都可能对债券价格造成巨大的影响——而在这样的市场一次性抛售上百万元的债券,更是举步维艰的事情。
短线交易的噩梦
市场深度的存在,对于大资金的短线交易,意味着一场噩梦。
很简单但是很残酷的事实:即使你有一个成功率极高的基于技术分析的模型,告诉你应该在10元买入某股票并且在10.2元卖出赚到其中2%的差价,但是对于资金百万千万元以上的资金而言,如果不假思索照本宣科却可能意味着利润大大缩减乃至亏损——你的买单之庞大,也许为了成交这些买单就会把其股价从10元推高至10.25元,而你的平均成交价也许是10.15元,伴随10.25元已经达到你的目标价,你若再发出卖出指令,那么可能庞大的卖单又会把股价推低回10.10元,而你的成交均价可能是10.12元,从走势图上来看绝对应该赚到2%的交易却最终以亏损告终,究其原因就在于市场深度不够,不足以承受你的资金量对于短线交易的需求。
文首的距离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使你有如此特异功能,可能很轻松的赚到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但是伴随你的资金量进一步上升,一切就会因为市场深度发生改变,尤其是当你的资金量大于这个股票的日成交额时,你都不可能满仓买到足够的股票去分享未来你预测到的上涨,所以你的总资金投资收益就会大幅缩减,想达到巴菲特上百亿美元身价,自然是难上加难。
明白了市场深度的道理,很多投资者对于机构投资者者的歧视也就毫无道理了。遇到过不少个人投资者,年盈利动辄 50%乃至100%,他们对于那些追求长线买卖,每年只要求10%甚至更少的机构投资者总是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若自己代替这些机构操盘,那么可以大幅提高他们的收益率。但是,考虑到市场深度,对于这些资金规模以亿甚至百亿元计算的大资金,普通个人投资者快进快出,按照技术分析买卖的方式根本无法操作,那些50%乃至100%的盈利,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
要体现机构投资者在市场深度面前的无奈,其实2009年8月A股的大跌无疑就是一个上佳的范本,从诸多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部分保险资金动辄100亿元规模的基金赎回要求,导致接近满仓的基金不得不在市场中抛售来应对赎回,而A股虽然成交额每日过千亿元,但仍旧难以承受这样短时间内上百亿元集中抛盘的突然袭击,而这亦成为那段时间A股连续大跌的一个技术性原因。
设想一下,假如你突然有了特异功能,可以提前欲知A股某只股票明天的收盘价,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提前确定当前买入并持有至明日收盘是否有盈利,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一颗投资界的未来巨星就将冉冉升起,世界首富的宝座很快就将为你所拥有了呢?
很可惜,即使你有如此神奇的特异功能,你恐怕依然难以借此投资交易成为世界首富,因为 “市场深度”将成为你首富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什么是市场深度
即使你已经参与股票投资许多年了,也许“市场深度”(MarketDepth)对你依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毕竟这是一个普通散户无须考虑太多的问题,但是伴随你资金量上涨,这又是一个你无法回避的问题了。
所谓“市场深度”,就是某交易品种可以推动其价格出现一定幅度变化的订单数量。如此解释也许比较抽象,那么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某A股上一笔交易价是21.00元,目前卖一档挂着21.00的卖盘10万股,同时卖二档挂着21.01元的卖盘5万股。如果我们要让此A股的价格突破21元,比如上跳至21.01元,那么我们就必须以21.00元的买单将所有的10万股的卖盘全部买下来,同时至少再以21.01买入100股才能够将其股价推高至21.01元。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认为针对此时此刻此股票上升1个单位的市场深度是10万股。
当然,针对不同的需求,市场深度的度量标准也不一样,譬如可以在上面方式的基础上将卖一至卖五的总量视作市场深度,甚至对于一些长线资金而言,可以将一个交易日的成交额视作市场深度。
有摩擦力的市场
那么,为什么市场深度概念不容忽视,甚至对于大资金至关重要呢?关键就在于,投资市场是一个有摩擦力的市场。摩擦力是一个物理概念,这里只是一种借用,其实代表的是你的投资行为对于投资市场是否存在影响力。对于资金量很小的散户而言,一般可以将投资市场视作一个无摩擦的市场,因为他们的成交额甚至可能大大小于买一或者卖一的挂单量,因此他们的成交根本不会对价格造成影响,而他们的买入卖出行为也是见价即可成交,不用有额外的顾虑。
但是,伴随资金规模上升,由上百万元向上千万元进军,进而由上千万元向上亿元进军的过程中,你就会渐渐发现原来市场充满了摩擦力——尤其是那些总流通市值较小且交投不太活跃的市场,即时的买一和卖一量根本无法满足你的操作需求,你的小小操作就可能影响股价的波动,要想不过分影响市场,你的一笔买入或卖出指令就必须分散成一个个小单分别发出,利用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对于普通投资者,若是想体会一下投资市场的摩擦力,不妨选择一些交投很是清淡,每天成交额也许只有数十万数百万元的债券品种进行一下尝试,这些品种堪称是微缩版的市场深度实验室——对于大资金而言,类似的情况同样面对,只不过无论是自有资金规模还是市场成交规模,都有相当比例的放大而已。在这些债券市场交易,你会发现即使你买入十几万元的债券,都可能对债券价格造成巨大的影响——而在这样的市场一次性抛售上百万元的债券,更是举步维艰的事情。
短线交易的噩梦
市场深度的存在,对于大资金的短线交易,意味着一场噩梦。
很简单但是很残酷的事实:即使你有一个成功率极高的基于技术分析的模型,告诉你应该在10元买入某股票并且在10.2元卖出赚到其中2%的差价,但是对于资金百万千万元以上的资金而言,如果不假思索照本宣科却可能意味着利润大大缩减乃至亏损——你的买单之庞大,也许为了成交这些买单就会把其股价从10元推高至10.25元,而你的平均成交价也许是10.15元,伴随10.25元已经达到你的目标价,你若再发出卖出指令,那么可能庞大的卖单又会把股价推低回10.10元,而你的成交均价可能是10.12元,从走势图上来看绝对应该赚到2%的交易却最终以亏损告终,究其原因就在于市场深度不够,不足以承受你的资金量对于短线交易的需求。
文首的距离也是同样的道理,即使你有如此特异功能,可能很轻松的赚到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但是伴随你的资金量进一步上升,一切就会因为市场深度发生改变,尤其是当你的资金量大于这个股票的日成交额时,你都不可能满仓买到足够的股票去分享未来你预测到的上涨,所以你的总资金投资收益就会大幅缩减,想达到巴菲特上百亿美元身价,自然是难上加难。
明白了市场深度的道理,很多投资者对于机构投资者者的歧视也就毫无道理了。遇到过不少个人投资者,年盈利动辄 50%乃至100%,他们对于那些追求长线买卖,每年只要求10%甚至更少的机构投资者总是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若自己代替这些机构操盘,那么可以大幅提高他们的收益率。但是,考虑到市场深度,对于这些资金规模以亿甚至百亿元计算的大资金,普通个人投资者快进快出,按照技术分析买卖的方式根本无法操作,那些50%乃至100%的盈利,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
要体现机构投资者在市场深度面前的无奈,其实2009年8月A股的大跌无疑就是一个上佳的范本,从诸多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部分保险资金动辄100亿元规模的基金赎回要求,导致接近满仓的基金不得不在市场中抛售来应对赎回,而A股虽然成交额每日过千亿元,但仍旧难以承受这样短时间内上百亿元集中抛盘的突然袭击,而这亦成为那段时间A股连续大跌的一个技术性原因。
上一篇:庄家出货与震仓的区别
下一篇:震荡中的低点都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