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9年股市老手的六条忠告
-
相关简介:写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我个人在熊市的一些历史经历和心得,让部分人受些启发,或者在市场低迷时起点心灵鸡汤的作用。但要提醒的是,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过去的经验只能参考,而不能生搬硬套。 自97年入市以来,大大小小的熊市我还真经历了不少,每一轮熊市我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在逆境中茁壮成长。每次熊市过后,我的市值和投资心态,基本上会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几个回合下来,任何暴涨暴跌在我眼里,都已显得云淡风轻。很多人对我08年那波熊市的表现还记忆犹新,其实那时我在股市已经算比较成熟了,
-
文章来源:股海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16-08-25浏览次数:
写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我个人在熊市的一些历史经历和心得,让部分人受些启发,或者在市场低迷时起点心灵鸡汤的作用。但要提醒的是,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过去的经验只能参考,而不能生搬硬套。
自97年入市以来,大大小小的熊市我还真经历了不少,每一轮熊市我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在逆境中茁壮成长。每次熊市过后,我的市值和投资心态,基本上会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几个回合下来,任何暴涨暴跌在我眼里,都已显得云淡风轻。很多人对我08年那波熊市的表现还记忆犹新,其实那时我在股市已经算比较成熟了,对于我而言,最难熬也最难忘的,则是04、05年的低迷阶段。04年10月份,我正式转型做价值投资,此前虽然也有7年的股龄,但始终没有形成稳定的投资体系,心态也显得十分浮躁。曾经听过各种内幕和小道消息,跟风过众多高手和知名股评人士,也曾挑灯研究过纷繁复杂的技术指标,凭感觉和经验挖掘出形形色色的个股......这些在某个时段非常管用,甚至立竿见影,但某个时段又让我前功尽弃,几年忙忙碌碌下来,到最后通常是 “剧情很精彩,结尾很平庸”。考虑到我对股票的喜好程度,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改善需求,我不想再这样继续浪费光阴,决定寻找一种长期稳定的获利方法,通过不断自我反省和总结,渐渐走向了以企业基本面为核心的长期价值投资之路。
刚转型的那段时间,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非常艰难。一是国内鲜有成功的典范做指路明灯,基本上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清楚会有什么结果,完全是靠一种意念和乐观精神来支撑。当时股市规模还不太大,参与的群体和现在也不可同日而语,大多数人对股市都不怎么认可。我那时候已经辞去了工作,但完全不敢和家人说在炒股,只能谎称在做其他事情,以前的同事和朋友问起时也是支支吾吾,心里没什么底气,充满着深深的自卑。正如当时我周围一个股民大姐所说,”现在都不好意思和人说自己炒股,觉得太丢人了”。二是那些年我的资金体量太小,我除了一项长期的固定投资外,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每个月的生活开销,最初是靠仅有的存款来支撑,到后来存款不够了,就不时通过减持少量股票来维持生计,或是在网上倒卖唱片赚些小差价。由于手头拮据,当时连社保都没勇气交,中断数年后,直到10年底才全额补上。05年底我曾配置过2300股双鹭 药业,原本对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但由于06年1月回家过年需要钱,不得已在10元附近卖出1300股。后来07-08年双鹭 药业的强劲表现,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养成随时做好现金储备的习惯,此后就再没像这般被动过。从性格上来说,我一直都算乐观坚强,但05年6月初的某一天,当我整个市值瞬间跌破10万时,我的心也一下降至冰点,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与迷茫。还好当时已提前布局优质成长股,此后虽大盘仍继续下行,并一路跌至998点,但我的股票都已提前企稳回升,没有随大盘创新低。这种个股与大盘之间的反差,又再次坚定我投资优质公司的信心,也让我逐渐开始淡化对指数的关注。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终于迎来了06-07年大牛市。价值投资在这一轮备受推崇,虽然我没有参与主流的蓝筹品种,但还是依托优质的科技股攀上了股市的第一个台阶。有了前一阶段的积累,到08年大熊市时,我的信心和耐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投资体系也日渐清晰和成熟。由于当时我每周都在博客上公开自己的操作和心得,除了像以往那样接受市场大跌的检验,还要面对公众的监督和评价。假如那时我没有公开任何投资行为,估计肯定会要轻松很多。上半年我的股票走势尚且坚挺,但到下半年也跟着大盘一起走弱,账面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有些心态不好的人便开始冷嘲热讽,跟风买进被套的人也频频指责抱怨,当然也有部分长期支持者一直在给予我鼓励。除了市场本身和公众监督带来的压力,亲朋好友也无形中给我造成了困扰。比如当时老家的一个亲戚跟我买了大华,正好身体状况又不太好,每次股票一跌就打电话来问。说实话那个时候自己也挺难熬的,但考虑到对方的身体状况,还要强打起精神耐心去安慰。如果说上一轮熊市我的心态主要是困惑和迷茫,那么这一轮则更多地是烦躁和委屈。那个时期我写过很多励志型的周记,比如《直到世界末日》、《你冷不冷》等,虽然这些文章有些打鸡血的成分,但拿到当今的市场来看,似乎还是挺适用。不得不说,在众人恐慌的世道,如果能静下心来理清思绪来认真写点东西,会让自己变得理性和坚强,就仿佛真的有个智者在开导你一样。
08年底的4万亿投资计划,再次将我从熊市的泥潭中拯救出来。由于当时我已收回部分长期投资的资金,并连同收益一起追加到了大华,而此后几年高成长的优质小盘股表现突出,使得我的股票市值有了很大飞跃,投资心态和个人影响力更是大大提升。随着股票市值的飞速增长,我也开始逐步兑现部分收益来改善生活:先是补偿了过去几年应有的支出,然后通过贷款买了套位置不错的房子,同时还陆续做了些其他方面的投入。考虑到每个月要还3万元左右的房贷,加上生活开支也相应上升不少,为稳妥起见,到10年底时,我留了较多的现金放在银行理财,以备不时之需。11年整个市场走弱,我重仓的省广和水晶出现持续大跌,市值也急剧缩水。尽管前两次大熊市已把我磨练得非常淡定,但当市值持续缩水时,面对着每月高昂的开支和周边一些铁杆沮丧、失望的表情,我的压力其实也非常大。但是考虑到自身的影响力,又无法将这种压力传递给任何人,依旧只有靠自己来硬撑。所幸这个时候内心已经逐渐强大,对上市公司的分析能力也比以前提升不少,于是一方面不断和上市公司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掌握企业的基本面来给予自己信心,另一方面又认真在博客上对投资标的进行系统性梳理和分析,让部分铁杆支持者也吃了颗定心丸。
再回到始于去年6月的这波熊市上来。对于去年的行情,最初从估值角度和历史经验来看,我都是持不乐观态度的,加上我开始计划参与创投,于是在14年年底,我陆续从股市套现了约4成的资金。去年上半年小市值股票集体疯狂,大大超乎我预期,随便抓个什么股票,都能有很高的收益。有了解内情的朋友戏称,“如果你把资金都投到股市,那赚的会更多”。虽然也是这个道理,但我并没什么遗憾,毕竟这些年在股市上累计的收益已经让我非常知足,更何况市场泡沫也很严重。尽管感觉到较大的市场风险,但考虑到留在外面的闲散资金较多,也就没再从股市抽资,只是在品种和结构上做了些调整。6月份开始了所谓的股灾,我的市值出现断崖式缩水,跟前面2次熊市相比,这次暴跌时我的心态要好太多,除了在消费上略有压缩外,其他完全没影响。这一方面是由于我没有任何融资行为,手上又握着充足的现金,另一方面是原本对去年就没什么盈利预期,不属于我的短期利润并不急于套现,所以大跌前压根就没打算跑路,做好了利润随时被没收的心理准备。8月份从欧洲回来后,周围的人都谈股色变,为了平复一下朋友们的恐慌情绪,自己也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所持公司的基本面做了仔细分析。经过股灾2.0后,少数前期涨幅过大的优质成长性公司,泡沫已被挤得较为充分,也跌出了价值。而正好此时我的创投计划又有了些改变。上半年在寻找项目时,可选择的标的实在太多,大批的项目分析书和公司资料令我眼花缭乱,也耗费了我不少精力。由于很多数据都没有经过审计,虽然也有业绩和上市对赌之类的承诺,但内心总感觉不如我投资上市公司那般踏实,在不断的纠结中,最终也就投了一个项目。毕竟我属于个人投资者而不是一个团队,我的优势仅在于对二级市场的把握,而创投除了考验人的眼光和胆识外,更多地还是人脉和资源的积累,这并非我强项。虽然说创投一旦成功即是暴利,但我早已过了单纯追求财富增长的阶段,与其将资金被动交与别人,还不如在股市上自己主宰更有乐趣。再三考虑后,我决定不再刻意寻找创投项目,而是打算将原先留做创投的资金一部分回流到A股,另一部分用于境外美股投资(计划用2年左右的时间研究摸索下美股,先小规模试水,找到规律后再逐步加大投入。理想的结果是将A股的一些经验复制到美国的优质成长股上,实现A股美股双赢,最坏的结果就是水土不服,而且对A股的思路又形成干扰,造成两军集体覆没)。
9月份我陆续把部分闲散资金回流到了股市,虽然当时趋势还不明朗,但我是从长线投资的角度来考虑,并做好了被套一年的打算,只是没想到四季度反弹力度会这么大,不少个股都收复失地甚至创出历史新高。在建仓新品种的同时,我也大幅调整了持仓品种和结构。前期随着市场大跌,个股无论质地好坏,都是泥沙俱下,从资产置换的角度,我将手中一些估值过高且经营前景黯淡的公司抛出,换成了估值合理且治理结构完善、成长性较为明确的企业。前两年小市值公司过于受追捧,市场泡沫严重,导致我也逐渐偏离了原先价值投资的轨道,开始淡化企业的内在价值,而更多地倾向于补涨、小市值和热门题材。事实上在去年4月,我就已经意识到这个现象,并持续写过几篇周记来反省和调整,准备重新回到价值投资的轨道上来。如果是细心的股友,从我公开的某些持仓变化应该可以看出,二季度我就开始逐步减持基本面下滑的股票了。由于四季度市场整体反弹力度较大,让我全年还是取得远超预期的收益。不过基于种种考虑,此后我没有任何的减仓行为,所以今年1月份股市暴跌,我的市值缩水也是相当惨重的。在前期的下跌中,我又将原本用于境外投资的少量资金用于抄底A股,虽然从日常开销的角度来看,我目前的现金流还算充沛,但A股的配置比例已经超出预算,考虑到后期还会有些其他投资方面的支出,如果股市仍继续暴跌,我估计也只能跟大部分投资者一样老老实实卧倒了。
从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的确是比较严峻。一个是整体的估值还处在历史偏高的位置,泡沫还未完全挤去。另一个是全球的经济形势都不乐观,中国更是面临着诸多问题,企业的生存环境比以往要困难不少。不过越是艰苦的环境,我觉得越有利于大浪淘沙,让真正的优势企业发挥潜力,体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就像真正优秀的投资人大都能安然度过熊市一样。尽管我知道现阶段企业面临的压力普遍都很大,但我相信勤奋刻苦的国人还是能适应夹缝中生存,真正的优质公司以后也会越来越多。通常来讲,熊市阶段由于缺乏赚钱效应,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市场资金也会比较短缺,但场内资金并不可能完全撤离,有限的存量资金往往也喜欢集中在那些真正优秀且增长明确的企业上避险。弱市阶段,投资者普遍都期盼政策上的利好,其实这些往往只起到短期刺激效果,很难真正让投资者赚到钱,就像每轮大牛市都要绞杀大批股民一样。对我这样的长期价值投资者而言,能很容易找到低估值的优质品种就是最大的利好,而市场泡沫过大、优质公司被资本哄抢造成高估值,或者整个市场一潭死水完全没有人气,才是真正的利空。
中国的股市虽然有近30年的历史,但跟西方成熟市场比较起来,总体还处于摸索阶段,有着诸多的不完善。应该说,体制上的漏洞和监管的缺失以及执法的不力,是造成中国股市畸形发展的主要根源,不过投资者的盲目、浮躁和贪婪也是股市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体制上的问题我不便讨论,但如果我们在投资习惯上能有效地自我约束,还是有希望很好地存活的。结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在投资习惯方面给予普通投资者以下几点忠告:
1,不要盲目去炒股。大多数人买股票,既不精通,也非兴趣,而是一种盲目的行为。一种是随波逐流,原本是不关注股票的,看到很多人都在参与,而且似乎都在赚钱,于是不管自己是否适合,就一头扎了进去。潮流这个东西,我觉得除非你能引领,如果刻意去追随,迟早都会被潮流所淘汰。二是通胀倒逼的逻辑。经常会听到人讲,“目前银行利息太低,连通胀都赶不上,我们又没别的理财渠道,只能买股票了”。其实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就像大家都要去河的对岸,但是没有别的方式,只能靠游泳过去,如果你不习水性而扑通跳进水里,那会是个什么结果?没有其他理财渠道,并不能保证买股票就可以让你抵御通胀和增值。其实股市看似简单实则风险很大,大部分人以为看几本书,或者找几个高手学一下就能掌握要领,其实这是个误区。如果对股票本身没有兴趣和悟性,只是单纯地为了赚钱,那往往是很难成功的。
2,普通投资者慎用杠杆。就目前来讲,中国股市可能是个人投资者占比最高的,而成熟市场的参与主体则是专业的投资基金。正是由于这种群体差异,很多金融衍生品其实并不适合中国,因为这些需要很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投资技能,还要有相当敏锐的市场嗅觉,而普通个人投资者大部分是不具备的。特别是融资融券等杠杆,很容易放大投资者内心的贪欲,这样反倒会加快个人投资者被市场消灭的进程。我周围投资股票的朋友,通常都会记得我的两个劝告:一是要用闲钱来做投资,二是不要借钱和用杠杆,有多大能力和财力就做多大的事。
3,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不要迷信和依赖任何人。大部分人进入这个市场,基本没什么自己的观点,要么是自己胡乱操作,要么跟着所谓的大V操作。无论是做什么,我认为都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在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中让自己成长和成熟。对于大V和成功人士,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一些适合自己的好东西,但没必要完全迷信和一味模仿。再优秀的人,也不可能任何时候或任何方面都正确,有时候反倒还不如常人。跟着大V操作并非没有风险,即使你运气好,遇到德艺双馨愿意无私帮你的大V,但如果你一直不会独立在股市运作,一旦大V出现失误或者大V失联,你就会非常被动,很可能一次损失便将你多年的利润全部吞噬。所以说,靠人不如靠己,我个人比较欣赏新东方俞敏洪说的这段话:一个人与其有钱,不如让自己变得值钱,值钱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成就感。
4,股票爱好者不可过度痴迷。由于股票本身具备较大的吸引力,部分人参与到这个市场,除了希望赚钱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兴趣。经常会看到有些职业和非职业股民,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股票关注上。早上起来要浏览各类财经信息,交易时间要紧盯盘口,下午收市后要找其他人进行交流,晚上则要浏览上市公司的公告,还要进行复盘选股,抽空还得上股吧等论坛去灌水,一整天下来都十分紧张和忙碌。对股票喜欢固然没有坏处,但凡事过犹不及,无论是短线还是中长线,我觉得都没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姑且不论这样是否有效率,如此这般辛苦和劳累,即便赚到大钱,却没有时间和精力享受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东西,甚至还把身体搞垮,真的有些不值。更何况有效的方法比勤奋更为重要,就好像读书的学生一样,有的从早到晚在学,但成绩却一直不好,而有的人表面看似乎经常在玩,但最后的成绩却总让人折服。其实这不完全是智商方面的差异,学习方法和效率才是重点。投资其实也是一个道理,需要随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要是一天到晚都围绕着股票,不仅情绪会受市场波动影响,也容易神情恍惚,这样就很难理性分析和操作。
5,准确自我定位,不要好为人师。股票属于高风险的投资品种,但很容易给人操作简单的表象,这也导致很多入市的人都十分自信。赚了就认为是自己的实力,亏了则喜欢找客观原因。而且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不管是赚钱还是不赚钱的,都喜欢给别人建议和指导,好像自己就是专家一样。有些人在市场取得一定成绩后,内心便开始膨胀,不管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也不考虑风险和责任,就盲目地做起了委托理财或私募。十多年前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觉得利用这种杠杆能加快财富积累的步伐,当时曾计划经过2次熊市洗礼后,再去从事这个事情。不过到了后来,一方面觉得自身积累已足够,另一方面发现做私募压力太大,需要很强的承受能力。毕竟自有资金和他人的资金操作起来心态完全不一样,就好比模拟和实盘的区别,所以后来我决定不去从事这个职业。坦率来说,我是不具备这个心理承受能力的,更何况在金钱和自由面前,我肯定要选择后者。有时也感觉那些基金经理真不容易,虽然有少数人职业道德欠佳,但大部分都还是想尽力做好,只是很多人自身的能力和心态达不到,再加上体制的约束,所以业绩不怎么理想。
6,保持淡定,让内心真正强大。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经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真正的智者,心态其实都是非常平和的,十分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和能做什么,很少去做与几无关的事情。有些投资大盘蓝筹股的股民,本身水平其实还可以,过去几年累计复合收益率也还不错,但这几年看到创业板个股涨的离谱,内心渐渐不平衡了,一会指责别人投机,一会为自己叫屈。内心真正强大的人,通常只会专注自己熟知擅长的领域,而不会有精力去关注自己不认可或者不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就不太容易被陷阱所迷惑。如果你是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管那些垃圾股和题材股如何疯狂,都不要去关注和动心,这样你的内心就会很平静,也不会上当。但如果你明明知道股价已经严重高估,还是要去博题材、赌庄家,等到最后输的一塌糊涂时,你就没有理由再去责怪别人,而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