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操作三部曲”验证个股?
-
相关简介:“操作三部曲”最重要在于成交量的分析,成交量要根据的是均量线的应用,针对每一条均量线的划分归类,作为一个假设的前提进行应用,然后再进行区域量统计的对比验证,或是“蓄量、滚量、换手量”的关系推演,当然一定要重视区域中介入的成本关系,只要将这个问题加以细部分析了解,基本上已经可以个股筹码的分布状况,可以作为你操作的优势应用,如果真有介入者,也可以轻易的洞悉介入者的任何洞悉,这个就是“操作三部曲”的分析意义及作用,它也称为“量潮三部曲”。 举例西藏城投的走势变化,线从它出现“滚量”那一天开始推导,
-
文章来源:择股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10-05-31浏览次数:
“操作三部曲”最重要在于成交量的分析,成交量要根据的是均量线的应用,针对每一条均量线的划分归类,作为一个假设的前提进行应用,然后再进行区域量统计的对比验证,或是“蓄量、滚量、换手量”的关系推演,当然一定要重视区域中介入的成本关系,只要将这个问题加以细部分析了解,基本上已经可以个股筹码的分布状况,可以作为你操作的优势应用,如果真有介入者,也可以轻易的洞悉介入者的任何洞悉,这个就是“操作三部曲”的分析意义及作用,它也称为“量潮三部曲”。
举例西藏城投的走势变化,线从它出现“滚量”那一天开始推导,在3月16日出现一日之间出现24%的换手率,这个比率已经足以撼动当时区域的平衡,当然也造成股价的直直拉高,从股价与量的变化来看,说明的是此股采取的是高买的方式吸筹,如此的操作法也说明成本的垫高。
到底介入者想干什么?为什么会动用这么多资金投入拉抬呢?因为属于高买,而且成交量换手率高达24%,当天成交量金额达到4.53亿元,有必要如此的高买操作码?如果此股没有什么重大利好估计不敢如此大胆操作,也让人连想到如果没有跟上市公司有所默契估计也不敢这样拉抬,所以介入者如何胆敢大量投入往上拉高呢?这点正好给了市场一个加以推导的种种猜测。
结果呢?3月16日原来只会死一个开始,之后更加明目张胆,之后的换手率更高,隔天竟然高达33%的换手率,股价也拉高收,介入者到底要做什么呢?
虽然第三天换手率稍微萎缩到18%,但连续三天如此,第三天略为压回震荡洗盘估计也是合理,而第四天再度拉上涨停,换手率才19%,简单的说明市场的卖压已经减轻很多,开始第五天再来一次33%的换手率,这个动作说明了大喇喇进场的动作,根本不在意市场的看法,就是要上涨,如此的大动作的确要刮目相看。
5天的换手率高达128%,总金额26.37亿元,涨幅39.53%,平均成本10.68元,介入者的意图非常明显。
根据过去的统计说明,如果应用《麦氏理论》“量潮三部曲”加以分析,先设定定量分析模式,即以100%的总换手率为基础,当达到100%换手率后,表示市场筹码已经经过一次有效的换手,如果是有效锁定筹码通常要达到150%的比率,所以从16~23日短短6个交易日换手率高达151%,表示出不完成有效换手,交易金额38.58亿元,涨幅37.18%,成本10.937元。
采取高打方式买入,介入者根本没有办法出脱,尤其是当换手率达到150%以后,等于介入者已经完全控制筹码,换另一个角度等于介入者介入太深,如果股价下跌等于自己深套其中。如果要出脱就必须再度拉高。
过去的统计说明,如果股价在10.937元的基础上拉高30%,介入者全部出脱持股也不会有多少利润,有时候还要小亏;拉高50%,介入者可以获利,但获利的比率不高,拉高70%以后才有真正获利机会,因此可以认定在10.937元的基础上拉高30%、50%、70%,股价分别在14.218元、16.405元、18.59元。以此对比就可以知道要炒作一只股而且顺利获利出脱是多么难,从这里也可以证明所谓主力庄家一定赚钱的错误想法,更多是亏钱。
此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均量线进行区域的统计然后对比后面相对应的量潮关系与股价的变动;也可以针对均量线的“蓄量、滚量、换手量”的步骤去分析,观察此股的变动关系。
举例5日均量线,大于5日均量线者是从16到22日,当时换手率是128%,以短线的影响力来看,同样的换手率条件规划,看看介入者应用5日均量线的关系是如何变化?他在想什么?所以从23日到4月2日共计9天,换手率130%,形成的影响可以说明介入者只是力图守在一个点位上,平均成本11.784元。
有出脱动作吗?根本没有呀!那么这样的变化对比5日均价线介入者是利是弊呢?根本就是弊大于利,因为5日均价线下跌了,介入者在短线的操作上无法创造利益。在这个基础里头如何判断呢?当第一个循环关系用不上时,就会进入第二个循环,而第一个循环的平均成本及均价线的压力就会构成压制。
此时可以再进行另一次128%换手率的延续使用,要注意的是,比率本身无法完全正好是128%,有时候会多一点,通常要使用多一点的来观察,多一些就形成价格的重叠,也是价格影响区域的连接。
观察在第三个128%的区域从4月6日到30日,共计19天,但股价下跌了22.56%,说明第三次循环时介入者严重亏损,此时他会如何?通常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认赔,其次就是等待时机再试图反击。
这样的效应会如何?介入者会如何操作?可能产生的结果如何?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只要缩量,介入者没有出脱,也表示他会再来做一把。通常他会选择在起涨点加码操作,如3月12日的收盘8.93元一定会力守,结果这次正好是在4月30日跌破这个价以后进行加速掼压,介入者也始料未及。
从条件上观察,可以解读为一批配合炒作者不耐久盘,至于暴发卖出动作,而真正介入者也很无奈,只有自己硬扛,因为他自己也出脱不了,只有硬着头皮操作,等待时机反击。这样的操作模式反应的状况唯一的条件只有成交量萎缩,因为萎缩也说明根本没有走,那么就会再操作一次。
如果对比价格,差异很大,也说明操作者的成本差很多,他会如何操作呢?通常就是见机行事,但不管如何见机行事还是会反应在成交量,所以你可以动用均量线的各个关系加以找寻区域比率关系,也可以应用“蓄量、滚量、换手量”的关系加以推导,当然还有成本概念,例如从3月16日到4月30日共计33个交易日,平均成本是10.989元,如果下跌10%、20%、30%、40%应该是多少呢?
股价分别在9.89元、8.79元、7.69元、6.59元,对比一下介入者会如此感受?他最终的容忍程度是对手呢?如果你从周线去观察,本次下跌的低位也很合理,从成本关系来看,回到9.89元的机会应该也有,只是最后一次不会,那么应该在多少价格算是合理的呢?
这个部份可以依据K线关系、均价线关系、分时定价关系加以推导,如此就会形成一定的体系观察,尤其是当放出大量股价又拉回120日均价线的9.32元,当然就是调节点,因为还会压低。
有了这些关系加以推导应用,一只股的操作已经足够了,这个就是量潮分析中区域与均量线的对比关系应用,依据这个原理推导,此股目前正在为自己进行一次自救动作,已经进行了就看你如何把握、观察与分析。
举例西藏城投的走势变化,线从它出现“滚量”那一天开始推导,在3月16日出现一日之间出现24%的换手率,这个比率已经足以撼动当时区域的平衡,当然也造成股价的直直拉高,从股价与量的变化来看,说明的是此股采取的是高买的方式吸筹,如此的操作法也说明成本的垫高。
到底介入者想干什么?为什么会动用这么多资金投入拉抬呢?因为属于高买,而且成交量换手率高达24%,当天成交量金额达到4.53亿元,有必要如此的高买操作码?如果此股没有什么重大利好估计不敢如此大胆操作,也让人连想到如果没有跟上市公司有所默契估计也不敢这样拉抬,所以介入者如何胆敢大量投入往上拉高呢?这点正好给了市场一个加以推导的种种猜测。
结果呢?3月16日原来只会死一个开始,之后更加明目张胆,之后的换手率更高,隔天竟然高达33%的换手率,股价也拉高收,介入者到底要做什么呢?
虽然第三天换手率稍微萎缩到18%,但连续三天如此,第三天略为压回震荡洗盘估计也是合理,而第四天再度拉上涨停,换手率才19%,简单的说明市场的卖压已经减轻很多,开始第五天再来一次33%的换手率,这个动作说明了大喇喇进场的动作,根本不在意市场的看法,就是要上涨,如此的大动作的确要刮目相看。
5天的换手率高达128%,总金额26.37亿元,涨幅39.53%,平均成本10.68元,介入者的意图非常明显。
根据过去的统计说明,如果应用《麦氏理论》“量潮三部曲”加以分析,先设定定量分析模式,即以100%的总换手率为基础,当达到100%换手率后,表示市场筹码已经经过一次有效的换手,如果是有效锁定筹码通常要达到150%的比率,所以从16~23日短短6个交易日换手率高达151%,表示出不完成有效换手,交易金额38.58亿元,涨幅37.18%,成本10.937元。
采取高打方式买入,介入者根本没有办法出脱,尤其是当换手率达到150%以后,等于介入者已经完全控制筹码,换另一个角度等于介入者介入太深,如果股价下跌等于自己深套其中。如果要出脱就必须再度拉高。
过去的统计说明,如果股价在10.937元的基础上拉高30%,介入者全部出脱持股也不会有多少利润,有时候还要小亏;拉高50%,介入者可以获利,但获利的比率不高,拉高70%以后才有真正获利机会,因此可以认定在10.937元的基础上拉高30%、50%、70%,股价分别在14.218元、16.405元、18.59元。以此对比就可以知道要炒作一只股而且顺利获利出脱是多么难,从这里也可以证明所谓主力庄家一定赚钱的错误想法,更多是亏钱。
此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均量线进行区域的统计然后对比后面相对应的量潮关系与股价的变动;也可以针对均量线的“蓄量、滚量、换手量”的步骤去分析,观察此股的变动关系。
举例5日均量线,大于5日均量线者是从16到22日,当时换手率是128%,以短线的影响力来看,同样的换手率条件规划,看看介入者应用5日均量线的关系是如何变化?他在想什么?所以从23日到4月2日共计9天,换手率130%,形成的影响可以说明介入者只是力图守在一个点位上,平均成本11.784元。
有出脱动作吗?根本没有呀!那么这样的变化对比5日均价线介入者是利是弊呢?根本就是弊大于利,因为5日均价线下跌了,介入者在短线的操作上无法创造利益。在这个基础里头如何判断呢?当第一个循环关系用不上时,就会进入第二个循环,而第一个循环的平均成本及均价线的压力就会构成压制。
此时可以再进行另一次128%换手率的延续使用,要注意的是,比率本身无法完全正好是128%,有时候会多一点,通常要使用多一点的来观察,多一些就形成价格的重叠,也是价格影响区域的连接。
观察在第三个128%的区域从4月6日到30日,共计19天,但股价下跌了22.56%,说明第三次循环时介入者严重亏损,此时他会如何?通常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认赔,其次就是等待时机再试图反击。
这样的效应会如何?介入者会如何操作?可能产生的结果如何?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只要缩量,介入者没有出脱,也表示他会再来做一把。通常他会选择在起涨点加码操作,如3月12日的收盘8.93元一定会力守,结果这次正好是在4月30日跌破这个价以后进行加速掼压,介入者也始料未及。
从条件上观察,可以解读为一批配合炒作者不耐久盘,至于暴发卖出动作,而真正介入者也很无奈,只有自己硬扛,因为他自己也出脱不了,只有硬着头皮操作,等待时机反击。这样的操作模式反应的状况唯一的条件只有成交量萎缩,因为萎缩也说明根本没有走,那么就会再操作一次。
如果对比价格,差异很大,也说明操作者的成本差很多,他会如何操作呢?通常就是见机行事,但不管如何见机行事还是会反应在成交量,所以你可以动用均量线的各个关系加以找寻区域比率关系,也可以应用“蓄量、滚量、换手量”的关系加以推导,当然还有成本概念,例如从3月16日到4月30日共计33个交易日,平均成本是10.989元,如果下跌10%、20%、30%、40%应该是多少呢?
股价分别在9.89元、8.79元、7.69元、6.59元,对比一下介入者会如此感受?他最终的容忍程度是对手呢?如果你从周线去观察,本次下跌的低位也很合理,从成本关系来看,回到9.89元的机会应该也有,只是最后一次不会,那么应该在多少价格算是合理的呢?
这个部份可以依据K线关系、均价线关系、分时定价关系加以推导,如此就会形成一定的体系观察,尤其是当放出大量股价又拉回120日均价线的9.32元,当然就是调节点,因为还会压低。
有了这些关系加以推导应用,一只股的操作已经足够了,这个就是量潮分析中区域与均量线的对比关系应用,依据这个原理推导,此股目前正在为自己进行一次自救动作,已经进行了就看你如何把握、观察与分析。
上一篇:分析师荐股藏着五大猫腻
下一篇:选股重质更应重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