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记申请清盘看如何正确选择公司
-
相关简介:我们最早接触到“福记食品”是在2008年初,有朋友介绍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当时大概看了看年报,发现历史的业绩和发展历程很不错,系国内送餐业务做得很好的一家企业,有着高速的成长史,管理层也算是锐意进取,特别是所处行业市场很大,目前国内集中度又极低,而国外的同类餐饮服务(后勤外包)企业居然有三家曾跻身过世界500强(Aramark、Sodexho和Compass),福记似乎有着足够多的想象空间,这使福记也进入了我们的关注视野。然而,经过一定的分析也不难发现福记身上有着很多问题严重不符合我们的
-
文章来源:股海网作者:股海网发布时间:2014-10-25浏览次数:
我们最早接触到“福记食品”是在2008年初,有朋友介绍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当时大概看了看年报,发现历史的业绩和发展历程很不错,系国内送餐业务做得很好的一家企业,有着高速的成长史,管理层也算是锐意进取,特别是所处行业市场很大,目前国内集中度又极低,而国外的同类餐饮服务(后勤外包)企业居然有三家曾跻身过世界500强(Aramark、Sodexho和Compass),福记似乎有着足够多的想象空间,这使福记也进入了我们的关注视野。然而,经过一定的分析也不难发现福记身上有着很多问题严重不符合我们的投资原则,所以对它的后续关注并不是很多。我们去年看到的这些问题相信别人一样可以看得到,关键是看到后有些人依然会“勇往直前”。时隔不到两年,这只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的企业竟然申请清盘,也许多少会让投资者有些意外,也包括我们在内。 巴菲特曾说过:“投资要赚钱,最重要的是不要亏钱。”而如今,对于福记食品的投资者而言,很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了。估计很多投资人当初也想到了福记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但是可能乐观地认为这样的风险不会发生或者说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对于投资人而言,如何避免犯下别人曾经犯下的错误,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这也许是我们从福记的申请清盘中最应该思考的。 翻开当初曾列出福记不符合我们投资标准的部分理由:首先,面对企业客户很难获得利润率持续提升的公司。福记面对的是企业用户,他们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那么福记食品所提供的产品价格一定会不断受到挤压,而且企业客户所要求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一定会不断抬高,可以说在这方面福记食品面对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弱,所以未来的利润率提升比较困难。 其次,对未来过于乐观和基于这些乐观而对未来困难准备不足的公司。对收购“金汉斯”烤肉连锁企业和进军食品超市的举措不是很看好,因为虽然和送餐业务有相关性,但我们认为协同效应不强,特别是通过举债扩张业务,有些冒进。 第三,非轻资产投入的行业,资本开支巨大,需要不断依靠增加投资来获取利润的公司。 第四,高负债的公司。如果公司股价2009年、2010年不能高于可转债的转股价17.2元和32.8元,不能如期转股,公司将在这两年分别面临4.7亿和15亿元负债,公司将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来源于福记食品2007年中报数据)。 最后,市场环境复杂大量依赖人际关系才能运作的公司。送餐业务中更多地要依赖关系营销来实现签约。福记的用户群更多来自于大企业、学校、国营单位,这样的资源可以说不具有持久性和竞争力。 如今回头看原来的这些质疑,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总结。而我想,凡是认真分析过福记食品的投资者,应该不难发现其中部分或是全部,甚至更多的问题,但为何是还有很多投资者对福记情有独钟呢,也许归根到底还是在对福记“可能出现的巨大成长空间预期”的幻想下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投资原则和纪律。而投资原则和纪律才是避免投资犯错的根本保证。 福记的申请清盘,也让我再次对我们投研体系中一些原则和纪律有了更深的体会,这里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1.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护城河)相比较而言,竞争优势是第一位的。没有竞争优势,再好的行业,结果可能是大多数参与者最终惨败出局。如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再比如零售行业中,上世纪70年代销售额是沃尔玛的数十倍的现代连锁超市业鼻祖凯马特公司,结果在2002年宣布破产保护。 2.历史上大多数公司的倒闭都起因于现金流断裂,所以公司的负债和现金流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再好的行业前景预期也架不住盲目扩张而半途资金断链。如曾经房地产行业中叱咤一时的“顺驰”。 3.低风险才能获得高回报,风险高不意味着高回报,相反可能带来的是巨大亏损。投资一定要回避风险或降低风险,更多地增加确定性。那些一旦成功将获得巨大回报但只有微小成功机会的投资冒险几乎从来不成功。在投资决策中,在风险和发展空间中,风险具有一票否决权,特别是对于一旦出现公司就会遭受致命打击的风险。这次福记的巨额可转债到期,使公司很可能资不抵债,又是一例。 4.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实际调研。有些业内人士认为企业调研用处不大,没错,实地调研对于个别优秀企业(比如万科、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用处可能未必那么大,但对于大多数企业(那些闻所未闻的)则意义重大。特别是那些不是面向大众服务,我们日常接触不到的企业,更要充分调查清楚并时刻关注公司的真实情况,绝不可以只依赖于财报和媒体资料作任何投资决策。福记恐怕就是这种看起来很“美好”的公司,但如果投资者能够实地进行调研,特别是多接触一些它的员工,中高层骨干,也许早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和隐患。